王治槐

王治槐的家鄉汀泗橋鎮星星村海拔700餘米,年平均氣溫15℃左右,比較適宜種竹。20世紀60年代初,王治槐作為全縣林業先進工作者代表,參加國家有關部門在天津召開的林業工作會議。回來後,他墾復100多畝竹林作為實驗基地,通過三四年的實驗,總結出“留四抽六去八”(留四年前的嫩壯竹、抽砍過密的五年竹、去掉八年的衰老竹),“爺孫不見面”(如出現第三代竹,就把第一代竹砍去)、“母子不分離”(不能砍去繁殖第二代竹的母竹)採伐原則,“行鞭擴林、壓青施肥、留竹護筍、劈山除雜、徐挖墾復、采育結合”的育竹方法。
從1966年開始,王治槐帶領村民按照他總結出來的採伐原則和育竹方法,開展林業生產,並在1967年、1968年解決了“冬筍不成竹”這個難題,使星星村的竹林面積由解放前的3000畝很快擴大到5000多畝,除每年向國家交售商品竹5萬多根外,楠竹蓄積量10年番了一番,楠竹的圍徑增大。從此,星星竹林變成了星星竹海。
1975年他的科學育竹方法被林業部在浙江召開的南方12省區毛竹生產工作會議上推廣。1977年8月2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派出考察組到星星竹海考察竹林,考察組長厄倫稱讚中國農民的才能非常。從1977年到1980年,聯合國和國際旅遊者以及在中國工作的外國專家共有43批、44個國家、430多位外國官員、專家和朋友,先後到星星竹海參觀、遊覽、考察和訪問。加拿大攝影師塞凡爾·拉福爾笛和錄音師采均爾·哈寨根等參觀竹海時,激動地說:“我們好像到了仙境之中!”我國著名詩人郭小川在參觀星星竹海後寫下膾炙人口的《楠竹歌》、《花紋歌》。1981年8月4日,《人民日報》對他的科學育竹進行了專題報導。1983年,國家林業部、湖北省林業廳投資43萬元在當時的花紋鄉建立萬畝楠竹豐產林基地。同年,國家農業部《農村工作通訊》將鹹寧縣(今鹹安區)列為“楠竹之鄉”。 1985年11月4日,國家主席李先念在星星竹海視察時稱讚王治槐是“了不起的中國農民。”2003年,在鹹寧市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竹文化節,星星竹海被作為分會場。
1979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將視察途中一老太吃的苕渣耙,帶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討論時提出,在大好形勢下,國家還要注意解決邊遠山區人民的溫飽問題,引起各級政府高度重視。
1989年,王治槐因病去世,終年5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