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輔祖祠

誠然,輔祖祠的高規格建造,也由當時人的觀念所驅使。 王氏輔祖祠前庭兩側的仿木灰塑裝飾,是揭陽此類建築裝飾的經典與代表作。 王氏輔祖祠在這方面的成果與保存的完好,使之足以躋身揭陽文化遺產的前列。

揭陽舊城區元鼎路西側丁氏光祿公祠的背後,有一個地方叫“名豐埕”,因清末民初時期有王氏商人經營“名豐”布行於此,故名。名豐埕有座王氏輔祖祠,有些文博專家認為,在揭陽現存祠廟中,以木雕的精美而論,王氏輔祖祠僅次於北門關帝廟
一般來說,廟是一城民眾合資所建,宗祠則是祠主的子孫集資營造。一個宗族能營造可與關帝廟媲美的紀念場所,王氏的財力、凝聚力之大,可想而知。
誠然,輔祖祠的高規格建造,也由當時人的觀念所驅使。當時人認為,祠堂是祖先魂魄的棲息之所,如果老祖宗的魂魄能夠棲息在富麗堂皇的祠堂里,老祖宗不但自個高興,對整個宗族來說,也是臉上有光的事,所以很多人樂此不疲。
關帝廟與王氏輔祖祠裝飾木雕不同,前者是從雍正光緒間,歷幾代近兩百年間不斷增替而成的,在風格上比較多樣、豐富。而題材上,教化性比較廣泛,幾乎所有人世的優良道德內容,它都要包含進去。後者則是道光時物,沒有更新補作,它的時代特色有著近代的軌跡,與前者相比,表現技法更臻成熟,藝術風格更趨繁縟,而在題材選取上,除傳統的追遠報本的觀念外,也有當時的價值追求。也就是說,單純從技法與題材去考察,王氏輔祖祠已有許多前代同類建築不能企及的藝術效果。
就以石作來說,僅僅那幾根梭狀金柱,它的線條的勻稱、流暢與柔美,已足以使之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至於前壁的幾幅浮雕,就簡直是巧奪天工。
王氏輔祖祠前庭兩側的仿木灰塑裝飾,是揭陽此類建築裝飾的經典與代表作。
建築的仿木灰塑,在揭陽有400餘年歷史,萌芽於明代中葉,至嘉慶、道光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這種以貝灰為原料,以青灰為色調,以木架構造為構圖方式的地方民間工藝,既有石雕的堅固感、木雕的可塑感,又有貝灰的耐久性,同時,又能以布施絢麗的色彩以克服石雕的單調,以貝灰的不易消損彌補木雕的難經風雨等,從使用與視覺效果上對傳統石、木技藝作品的取長補短。
王氏輔祖祠在這方面的成果與保存的完好,使之足以躋身揭陽文化遺產的前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