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民[青龍縣美術家協會主席]

王毓民[青龍縣美術家協會主席]
王毓民[青龍縣美術家協會主席]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毓民,1954年生,別署草食居主人,職業畫家。出版有國畫小輯《一枝一葉總關情》、《王毓民中國畫選》,青龍縣美術家協會主席。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王毓民[青龍縣美術家協會主席] 王毓民[青龍縣美術家協會主席]

先後修業於河北平泉師範學院,天津美術學院,並師從著名畫家孫其峰、霍春陽先生。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秦皇島美術家協會理事,青龍縣美術家協會主席。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事,曾被美國,日本以及我國台灣,澳門,大會堂,天安門城樓等專業機構並友人收藏.曾在秦皇島美術館,地平線畫廊,上海科技館等地舉辦個展。

2002年《秋來猶有殘花艷》入選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3年《小鳥.天堂》入選全國當代花鳥畫藝術展;同時,與霍春陽,黃耿辛,梅墨生,賈廣健,李曉柱,唐吟方等舉辦當代中國水墨畫七人展.

2004年在河北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百花百草圖》獲銀獎;同時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5年與中國美術雜誌社共同組織《筆墨在當代·2005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06年參與中國美術館編輯部組織的《盛世寫意·當代中國畫提名展》.同年秋月河北衛視《美術廣角》欄目專題介紹.

《美術報》《中國書畫報》《美術家通訊》《東方美術》《美術界》《中國美術》《收藏家》《中國美術館月刊》等多有介紹。

社會評說

解讀王毓民和他的花鳥畫

呂雲所寫於天津美術學院

還是那年夏天,我去秦皇島參加《筆墨在當代·2005中國畫名家邀請展》開幕式,所幸又見到了王毓民先生,一時我已經記不起他了,當他向我講起在天津美術學院修業時,津津樂道,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特別是當我看到老書記高鏡明先生的贈聯“海上生明月,天涯逢故人”時倍覺親切。這時,我突然聯想起他的“海上望月樓”可能與此不無關係。

近幾年與毓民謀面較多,印象頗深。質樸、熱情、率真、平和,謙恭禮貌應該是他的名片,那種仗義性情,贏得業內人士的好感。尤其是在他的作品裡,無論是一花一鳥,還是一樹一石,都流露出一種正直與醇厚,淡雅與祥和的自然氣息。

看得出,毓民在當今物慾橫流的世界裡,面對如此喧囂的紅塵,能心靜如水、不急不躁的向傳統潛心求索,實屬難得,這在他的作品裡表現得也非常充分。王毓民的花鳥畫寓豐富於微妙的平靜之中,寓哲理於平凡的文靜之上。特別是其章法布局,獨具匠心。使得整個畫幅歸險絕於平正,既有其深邃的傳統內涵又有著現實自然界裡的生命氣息,能夠給人留下很多品味與思索的空間。特別是他的小品,或工或寫,精微處一絲不苟,放達處信手天成。巧妙而自然地表現出作者的田園情懷與平民的質樸與醇厚。

如果把自然的景物比喻為人,再用人的情感和筆墨去賦予它內在的生命,表現人的內心世界,傳達出人的精神與情感,這應該是藝術的鐵律,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用當代人對大自然的感受方式,再用當代人喜歡的筆墨語言,還不失民族的東西(因為寫意花鳥畫筆墨為上)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應該說王毓民是一位非常注重傳統美學和藝術基本功的當代人,他始終堅守著與當代人的精神節奏相諧的構成,把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深入到當代人的精神層面,用他富有激情的筆墨,生動地表現 在花鳥畫上。不管是他的白菜、蘿蔔也好,辣椒、蔥頭也罷,這些雖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且他能給予詩悅的表現。這不能不說是他的經歷、閱歷,學識與修養的自然表露。尤其是在把自然界的生命本體轉換成藝術作品上,他是下了一番大功夫的。應該說他在寫意花鳥上的造化是可以預見的。

王毓民作品欣賞 王毓民作品欣賞

王毓民是一位十分勤奮善思的寫意花鳥畫家,他也同樣經歷了“八五”思潮以及外來文化對於筆墨的衝擊。作為傳統寫意花鳥畫,自宋末一直到元、明、清,已經取得了難以逾越的成就,再從徐渭,八大,吳昌碩到齊白石是有目共睹的。當代人應該怎樣去作,還留給我們多大空間?多數人是不敢涉足的,只是繞著走。他們取捷徑用西方的繪畫理念,否定寫意花鳥畫的文化內涵和傳統筆墨,把新、奇、特作為繪畫的唯一目標。傳統寫意花鳥在一些人的眼裡似乎變成或不屑一顧、或高不可攀的門檻,他何嘗不知道這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但他更知道中國的傳統寫意花鳥畫需要有人繼承和發揚,更需要有人全身心地付出與投入。必須要有全面的藝術修養和全方位綜合的藝術實力,這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快餐。藝術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永恆的。於是,刻苦學習民族文化知識,研習書法、篆刻以及詩、詞、歌、賦成為他另一個主攻目標。王毓民選擇了這條路等於選擇了一道大的難題,他不慕虛榮,十年磨劍,但我相信他有能力破解這道難題。

他的作品有著突飛猛進的態勢,創作了一批精品力作,有時讓人瞠目。這應該說得益於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學識修養的全面,同時,他還有著一顆平淡且不飾張揚的心,一雙永不停歇的追求腳步。作為一個藝術家只有對藝術保持濃厚的興趣和痴迷的心態並有著真摯的生活感情才能在精神上有高層面的交流,其作品內涵與品格才能得以升華,為此,也才能更好地將自然風物轉換成人為的富有情感的胸中的精神丘壑之藝術作品。

中國畫需要把握筆墨,重視神韻,開化意境。而作為寫意花鳥畫還必須注入一個“情趣”。藝術是生命,文學是愛情。如果沒有愛情的生命就像一位孤獨無助、身心多病的老人,了無情趣。所謂情趣者亦一花一鳥能傳情達意,入神時物我兩忘,目送眉達。這裡順便提及王毓民在其畫作上耐人尋味的題句,從中我們可以品味到其精神內涵以及他的文趣和生活哲理。如他畫的一幅《春節情思》中題到“此時原本非常物,如今也進百姓家”,內容所表現的主體是水仙、爆竹,輔以西瓜和葡萄,他把一個盛世春節的濃烈氣息表現得淋漓盡致,那種文化、喜慶、祥和富麗的氣氛盡展畫面。在他的桃花里題到“作花守護神,必是長壽人”,另則“君說我走桃花運,我借桃花報春訊。東風偷窺是知己,一世情思寫不盡”等等。既反映了花與人的關係,又展示了花與果聯想。表現了畫家對桃花的無限眷戀與情思。在他畫的《富貴朝陽圖》里題到“十分顏色九分妝,留下一分更覺香,莫笑老夫貪顏色,得意須知靠朝陽”,他用一幅牡丹配以風趣與幽默的詩句,表現人的一種深沉與內斂,並時刻不忘感恩。《蓬雀圖》里寫到“昨夜秋風過,蓬葉入畫圖,辭去異日艷,依舊不落俗”。是對生命的禮讚,也是畫家步入不惑之年的自我寫照。雖平淡無奇的語句,卻看得出這是信手拈來之筆,無意間流露是他的才情與修養,在讀畫的同時,輕鬆而自然地感受到濃厚的生活氣息並折射出樸素的人文情懷。在他的筆下讚美的是生活,暗示的是向上,謳歌的是和諧。

在他的作品裡我們還可看到宋元花鳥畫的清淡、孫其峰老師的智趣、也能嗅覺到霍春陽先生的文雅。他在中國寫意花鳥畫中所表現的智慧,是那些僅知道描形飾色追風求變者所望塵莫及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亦師亦友的我願與他共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