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生[秦腔板胡演奏家]

王東生[秦腔板胡演奏家]

王東生,1940年出生在中國大陸,秦腔板胡演奏家。其主要作品有《游西湖》、《白蛇傳》等。

基本信息

早年生活

王東生出生在一個民間音樂世家,幼年受祖輩重陶,耳濡目染,對戲曲音樂酷愛成隱加之聰穎好學,音樂感好,肯下苦功。

人物生平

13歲就掌握了不少戲曲音樂曲牌和鑼鼓經。其舅父周壇,乃民間戲曲音樂藝術家,慧眼獨具發現他的音樂天賦,收養門下,悉心教誨。周先生家教甚嚴,雖是親外甥,但傳授同樣嚴格。初學嗩吶,其舅父家境貧寒—因有飽吹餓唱之規矩。故而改學秦腔擊樂和硬弦。周壇將家傳九代曲牌三百餘首的七十餘首傳授於他,而且逐步傳授吹、拉、彈、打等名種絕技。由於他刻苦勤奮,天賦極高,迅速的記下了名目繁多的曲譜與鑼鼓經。這為他日後技藝的精進諳熟,高超出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冬去春來,十載寒窗。由於他勤學苦練,善於思考,吹、拉、彈、打皆精,尤其硬弦方面更是青出於藍。十八歲時,辭別了舅父,入正俗社參加正規的演出,任硬弦領奏。後又到正藝社、新民社,為包括李正敏在內的許多名家操琴司鼓。 面對這些驕人的成就,王東生並未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仍虛心向前輩藝人學習,博採眾家之長。在那個時代藝人都很保守,藝術上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技巧不輕易傳人。王東生便偷偷觀察他們的指法、運弓、暗記於胸,回去加以研究,以其所長,補己所短。如此勤奮,七八個春秋,到了二十四五歲,他已出落成技藝超群、卓而不凡,為同行所仰慕。1952年,馬健翎慧眼識英才,把他從渭南調到研究院,並委以重任。由於他與荊生彥等的到來,研究院的秦腔音樂,尤其是板胡演奏,完成了質的飛躍。也奠定了研究院作為秦腔界龍頭的基礎。 數十年來,他為百十餘出戲演奏精妙絕倫的伴奏。為蘇育民《打柴勸弟》伴奏,在中南海第一屆全國戲劇會演,受到******總理的讚揚。 多年來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使他板胡演奏,逐步形成弓法練達,旋律優美,情緒濃郁的獨特個性。其特點剛柔並濟,細膩有致,包腔嚴謹,配合默契。別具風格,形成流派。 他和其同仁,以其年輕人特有的對新鮮事物的敏銳性,積極推進板胡演奏的改革。使板胡作為主奏樂器,逐步代替硬弦的領奏地位。對板胡的弓法、指法進行了大膽的拓展,特別是下把位摟弦的運用,使秦腔板胡音色飽滿、堅實、渾厚,大大的增強了板胡的力度和厚度,充分發現了秦腔音樂的慷慨激昂的風特。 在板胡外型的改革上,把原來的桿子短、弓子小、殼子帶貫線,絲質琴弦的老傳統,革新為桿子長、弓子大,殼子為喇叭型的,改用了鋼質弦的現代秦腔板胡。加大了音量,美化了音色,使秦腔板胡的演奏更加完美,把秦腔音樂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他還 參與了許多劇目的 音樂設計。在他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善於與其他人合作,聽取大家的意見,創作出《游西湖》、《白蛇傳》、《白玉佃》等戲。他不遺餘力,為同志們提供大量傳統音樂素材,如《游西湖》的“瑪瑙貫”、“紡線曲”《白蛇傳》的“父子金山”直到今天唱起來,還是那么的新奇,悅耳動聽。秦腔現用的協板,是王老在原來的演奏基礎上創造整理而成的。 王東生在創作,演出的同時,不忘為秦腔培養後備人才,體現出了他的遠見卓識,胸懷寬廣。在晚場繁忙的本職工作的同時,他硬是擠出時間和精力,培養學生。無論是組織分配的教學任務,或是慕名而來求教的。 時至今日,他培養的學生不計其數,桃李滿門,柳蔭成行了。僅研究院就有象肖炳、楊滿元、王文齊、李藝運、譚建春等。名貫三秦,為廣大戲迷所 目。 讓我們在勉懷王東生老先生的同時,也為他對秦腔藝術所做的貢獻,表示最誠摯的感謝。對他所取得成就振摩一呼吧. 畫家

1940年生於北京,自幼酷愛繪畫藝術。

1958年拜王森然為師,收其為入室弟子,

1973年王森然親自帶其拜李苦禪、王雪濤,博學眾家之長,他的大寫意花鳥獨闢蹊徑,繼承和發揚了花鳥大師李苦禪、王雪濤的畫法,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大寫意中見功夫,筆墨厚重,筆觸清晰、質樸純真、古拙有餘。學大師有集資的個性,情趣突出,遊刃有餘,筆墨酣暢大氣。每年創作有限,作品極是難得,是極富有個性大寫意花鳥的畫家。他作品曾於1988年、1989、1991年在日本參展 。

1992年日本的迎新畫展中其作品被收入畫冊,

1995年10月上韓國參展。還在嶺南、深圳參展,多家報刊、雜誌發表過作品,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其作品深受歡迎,並被許多人士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