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晏卿

王晏卿

王晏卿,河南新鄉人,生於1886年,逝於1984年,是著名的愛國實業家。 王晏卿的經營之道,是“寓金融於商業,以商業固金融,從金融起家,大量涉足工商實業”。 同年9月,法院判處王晏卿無期徒刑,轉押新鄉縣監獄。

王晏卿,河南新鄉人,生於1886年,逝於1984年,是著名的愛國實業家。1912年,他在新鄉開創了同和裕銀號,其後在全國各地建分號43處,開辦工商企業105家,在當時的河南乃至全國金融工商界占有重要地位。
王晏卿之父王清臣經營同和銀樓。王晏卿從小立志做大生意,以“鳶飛月窟地,魚躍海沖天”自我激勵。18歲時,他到新鄉最大的商號“道生長”當學徒,走南闖北,人稱“長腿夥計”。25歲時,他決心自己創業,和另外三人集資13000塊銀元,在新鄉順河沿街(今北關大街),成立同和裕銀號,他任經理,銀號在新鄉很快站穩了腳跟。
王晏卿的經營之道,是“寓金融於商業,以商業固金融,從金融起家,大量涉足工商實業”。因為金融業、工商業並舉,有利於擺脫社會動盪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建立以工商業為基礎的牢固金融陣地。
他在經營銀號的同時,開辦的工商企業有天津大東洋行、天津環海貿易公司、道口貨櫃、新鄉貨櫃、修文印刷廠、萬順機器製造廠、造紙廠、榨油廠等。他以同和裕的社會存款為資本,連續開辦或接辦了蛋廠、火電廠、磚瓦廠、食品廠、糧行、布鋪、棉花行、五金店、雜貨行、肥皂廠、安陽電燈公司、開封百貨店、新鄉中藥店、新鄉水電公司等企業,有的形成了行業壟斷。王晏卿因此被稱為“新鄉現代工業之父”。
王晏卿經營有方,寧可花重金選英才,決不廉價雇庸才。
他在鄭州設分號時,看中在漢口“跑單幫”的譚伯麻,用高價收購了譚伯麻的生意,再聘請他出任鄭州分號經理。譚伯麻不負信任,鄭州分號很快風生水起。王晏卿的三弟才幹平平,父母求情慾為他在銀號謀職,他寧可出資讓三弟出國留學,也不安排職位。
為提高銀號職工整體素質,王晏卿建立學校,分期培訓職工。當年信息十分閉塞,他常僱請軍政人士及郵差打探訊息,保持信息快捷暢通。
誠實守信是王晏卿的經商原則,“凡店規規定或契約上寫明的,即使賠錢,銀號也兌現。如遇銀根吃緊、匯水上漲,其他金融機構都加匯費,同和裕寧可貼錢,也不增加匯費。”《近代豫商列傳》記載。
憑過人的膽識、嚴格的管理和誠信經營,同和裕異軍突起,經濟實力在中原銀號中首屈一指。1930年進入內地金融界的官僚資本,一時間也難與之競爭。它也因此與官僚資本水火不容,遭其打壓排擠。
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金城銀行、河南省農工銀行以銀行團的名義,聯合發起攻勢,使“同和裕”發生了三次大的擠兌風潮。前兩次因發現較早,同和裕尚能轉危為安。第三次,已是滅頂之災了。
1933年10月13日開始,對“同和裕”的擠兌自省城開封發端,迅速傳至各地。策劃風潮的銀行團,步步設陷阱,軟硬兼施,分化瓦解同和裕上層,銀行團牽動河南省政府、建設廳、財政廳、民政廳及有關各縣政府,還借用南京政府行政院、財政部的名義,向同和裕施加壓力。待擠兌風潮起來後,銀行團立即切斷同和裕資金支援後路,還成立名目繁多的瓜分同和裕組織,使其走投無路。
王晏卿為圖存冒盡風險,四處呼救,最終未能逃脫失敗下場。1935年9月,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下令,將王晏卿羈押於開封縣看守所。這一期間,孔祥熙曾派人到獄中私訪,聲稱可幫王晏卿脫困,條件是讓他給自己辦金融事業。王晏卿婉言謝絕。
同年9月,法院判處王晏卿無期徒刑,轉押新鄉縣監獄。
1937年10月4日,經新鄉縣司法處民事裁定,同和裕銀號宣布破產。新中國成立後,王晏卿曾任河南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委員。1984年2月24日逝世,享年9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