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建築規模宏大,風格獨特,農村實屬罕見。共建造正屋4幢,『後枕屋』3幢,每幢皆有3間,正屋的中間為客廳,兩側為廂房。小屋廊廡數幢。皆為懸山式頂。共有12庭院72門,迴廊巷道鑲嵌其間,皆為青石板鋪就,宛延幽深。所以建築中,大多為傳統的土木磚瓦構築,亦有少許西歐建築風格,房廡庭院,門柱巷牌,飛檐翹角,錯落有致,古色古香。故居的大門朝東,門高2米多,寬1。5米左右,門前有7級階梯,由青石板鋪成。進入大門,有一條大約30米的巷道,直通院內,包括大門共有3道。第二道門的門楣上原掛著『父子進士』的木製牌匾。有一書庫,藏有《四庫全書》等許多古代書籍和慈禧太后親手畫並題字的一幅話梅畫;還收藏多幅當時名流的書畫、牌匾,此外還有多件瓷器等古物。
這座『豪宅』今僅存正屋2幢,多處損壞,1幢已破損嚴重;『後枕屋』2幢,1幢基本保持原貌。大門1個,巷門2個,舊貌依然;橫廊小屋1幢5間,2層磚木結構,弧形門窗,即有傳統的古代建設風格,又具有歐式建築特色,可謂『中西合璧』。庭院破落淒涼,已不見當年12院72房的恢宏清幽氣息,惟有門前的那口水塘依舊,默默見證這座百年建築的風風雨雨,是非變故,風華與落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