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總面闊43.5米,總進深23米,高兩層,縱深兩進,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青磚、青瓦、馬頭牆、磚木結構,穿斗抬梁式構架。平面布局從東往西並排三個大門,正大廳由神堂、前後兩廳、天井組成,左右橫棟由走廊、橫廳、天井、廂房組成。房屋正面檐口歇山牆面彩繪著飛禽走獸、花草圖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清代舉人書寫的“凌閣風高”、“秀氣成彩、維新有象”、“自得居安、與德為鄰”的名言蒼勁有力,高懸於三個大門的上方,銀光閃閃,與日月映輝。
歷史記錄
故居是唐天際將軍生活起居和早期從事革命的地方,1925年5月唐天際將軍考入黃埔軍校四期,從此離開家鄉投身革命。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0月受中共黨組織派遣回到故居,開展革命鬥爭,在他的組織領導下,1928年1月在故居成立了安仁縣第一個中共基層黨組織——華王黨支部。
1928年4月中旬,唐天際將軍帶領安仁農軍跟隨朱德元帥上井崗山後,國民黨反動派非常仇恨唐天際,要燒毀其故居,後在中共地下黨組織和眾鄉親極力搶救下才得以保存下來。
1944年又遭受日軍炮火襲擊,牆面留下許多彈痕。
1949年11月,唐天際將軍率領人民解放軍21兵團南下時,曾到故居居住和辦公。1956年6月,時任湖南省省長的陳潛,21兵團司令員陳明仁將軍以及唐生智等知名人士都專程到故居視察。
1982年秋,唐天際將軍回到故鄉視察故居並和鄉親們合影留念。故居於1949年、1982年、2004年分別進行了修繕。
2004年10月22日,縣委、縣政府在唐天際將軍故居舉行揭牌儀式,省軍區譚一兵少將、唐天際將軍夫人耿希賢、唐天際女兒唐雙和、唐將軍外侄孫女著名影視演員陳紅參觀唐將軍住宅。
文物保護
1982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唐天際故居從選位、規劃、設計到建築技藝,無不體現古湘南民居建築特色,滲透著傳統文化氣息。屋前稻草芳香,山環水抱,景色宜人。屋後松柏翠竹參天,綠意濃濃,更著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
唐天際將軍
唐天際,原名唐時雍,曾用名唐文發、唐天濟。1904年10月22日生於湖南省安仁縣楊柳田村。青少年時期,一邊參加勞動,一邊發奮讀書。在讀中學時受五四運動影響,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參加了廣東革命政府第二次東征陳炯明作戰和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192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調任國民革命軍第36軍1團3營黨代表,後任賀龍任軍長的第20軍特務連副連長,隨軍參加南昌起義,曾任南昌衛戍司令部副官長、南昌起義軍第9軍糧秣處副官長。南昌起義失敗後,根據中共組織指示返回家鄉從事革命活動。1928年初參加湘南起義,任安仁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後隨朱德、陳毅到井岡山,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軍28團連、營黨代表。同年8月調任中共湘南特委軍事委員、湘南遊擊大隊大隊長,率部獨立堅持游擊戰爭,曾任中共湘南特委代理書記。1930年起,任東江紅軍第50團政治委員、紅22軍第2縱隊司令員、第64師師長、紅5軍團第40師政治委員、紅15軍政治部主任、第44師政治委員、紅3軍團第5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到陝北後,任紅15軍團政治部敵工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紅4、紅31軍參謀長,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山城堡等戰役。1937年任援西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民運部副部長,八路軍駐第1戰區聯絡處主任,晉豫邊區游擊支隊司令員。1940年起任第129師新編第1旅政治委員,太行軍區第四軍分區政治委員,太岳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太行、太岳區反“掃蕩”。抗戰勝利後赴東北,任吉東軍區政治委員,吉林軍區和東北前線第1指揮所副政治委員兼主任,東北野戰軍第1兵團、第12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遼瀋、平津、衡寶等重大戰役。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第21兵團政治委員兼桂北剿匪委員會主任、湖南軍區司令員、荊江分洪工程總指揮兼工程部隊司令員和政治委員、防空部隊政治委員、中央軍委財務部副部長、總後勤部副部長等職,為加強軍隊防空力量和財務、後勤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四次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78年當選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89年2月20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