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7年畢業於醫學系英語醫學班;
1995年8月至1999年7月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從事白血病發病機理及血紅蛋白基因調控的實驗研究;
現為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病理生理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血液學雜誌編委及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誌編委。
研究方向
一直從事白血病的基礎研究。
主要貢獻
1)建立了微量殘留白血病小鼠模型,並且套用原位雜交技術,系統的研究了白血病細胞殘留的部位,復發後微量殘留白血病細胞再增殖、再遷移和白血病復發過程,為如何根治白血病提供了實驗依據。
2)套用mRNA差異顯示方法研究真性紅細胞增多症(PV)相關基因表達,證實在正常EPO依賴性和異常EPO非依賴性紅系祖細胞兩個細胞亞群之間,有多個轉錄本表達不同。
3)在血紅蛋白基因調控研究中,發現低劑量羥基脲(HU)處理培養的原代外周血細胞可以刺激紅系組細胞擴增、增加總血紅蛋白,上調轉錄因子GATA-1的表達,而高劑量HU可以上調胎兒血紅蛋白基因的表達。在白血病發病機理的研究中,發現轉染了全長ETO cDNA的NIH/3T3細胞,可在軟瓊脂上生長形成集落,並且可在裸鼠體內生長形成腫瘤,證明ETO基因可以使細胞向惡性轉化。
4) 進行了抗CD19scFv-B7融合蛋白的研製,發現抗CD19scFv-B7融合蛋白與CD19表達陽性的白血病細胞孵育後,與富含T淋巴細胞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相互作用,可明顯刺激T細胞增殖,並且可以介導細胞毒T細胞對CD19陽性白血病細胞的殺傷作用。
5)研究了癌基因iASPP在白血病細胞中的表達情況及生物學作用,發現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細胞存在iASPP mRNA異常高表達,高於正常人和緩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提示iASPP高表達與白血病的發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