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王悅之(1894-1937),原名劉錦堂,號月芝,生於台灣台中。青年時期赴日本求學,1920年回國,在上海、北平、杭州等地從事文學與繪畫創作。他創辦了“阿波羅學會”,出任北京美術學校校長,舉辦各種畫展,作品曾入選全國美展與巴黎萬國博覽會。
1982年,王悅之親屬向中國美術館捐贈王悅之作品41件。
王悅之是20世紀早期油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關注平民百姓和普通生活。《棄民圖》、《亡命日記圖》等,以真實的視角刻畫處於社會下層的人物,表達了畫家的人文情懷。他的油畫尤其是人物作品常採用中國式的立軸構圖,以油畫材料在絹本上創作,線描與工筆重彩結合油畫,體現出中國藝術傳統的神韻與氣質。有評論家稱他是“西畫民族化探索的第一人”。
簡歷
1922年,與李毅士、吳新吾、王子云等組織北京第一個研究西畫的團體“阿博洛學會”,並創辦“阿博洛美術研究所”,招收學生.教授西畫。
1924年,任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籌辦私立北京美術學院,受聘擔任北京大學造型美術研究會導師。
1926年,任北京政府僑務顧問,並任台灣研究會會長。
1928年,任國立西湖藝術院西畫系主任、教授。受當時教育部聘請,任全國美術展覽會籌備委員、審查委員,
並任西湖博覽會籌備委員。
1929年,由杭州返北平,在北平青年會舉辦個人畫展。
1930年,任私立京華美專校長。續辦私立北平美術學院,任院長。兼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後改國立北平藝專)教授。
1934年,私立北平美術專科學校改校名為私立北京藝術職業學校,仍任校長。
1937年3月15曰,在北平病逝,終年四十三歲。
重要參展:二十年代全國美展,三十年代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
作品收藏:中國美術館。
出版畫冊:《王悅之畫集》。
2014年3月中國美術館主辦:《脈脈只思——王悅之藝術展》
《棄民圖》
台灣棄民圖 作者: 王悅之創作年代:1930-1934 規格:122×52㎝收藏:中國美術館
《棄民圖》表現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同胞的流亡生活,採用捲軸畫的裝裱方法,具有民族特色。《台灣遺民圖》描繪3位婦女手捧地球模型作祈禱,富有裝飾性, 融中西畫圖案為一體。
他在反映現實生活和融合中西繪畫等方面的成就,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居於先驅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