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王御史新渠。元至大元年(1308),西台御史 王琚建議,在豐利渠口上游111米處續開石渠,長51丈(156.7米),寬1丈,深5尺。自延佑元年(1314)動工,五年完成。此渠下段與豐利渠並行十餘米後,折向匯入豐利渠。
相關詞條
-
昊王渠
李王渠遺址(西夏)俗稱“昊王渠”,後名“靖虜渠”,是西夏開國之君李元昊在位時(1038年~1048年)親自主持修建的。西夏時為解決賀蘭山東麓沿山荒地的灌...
昊王渠的由來 保護信息 違法整治 -
涇惠渠灌區
這是一個古老的灌區,濃縮著陝西水利發展的歷史,然而,灌區工程運行數十年來,她已經積勞成疾,步履蹣跚,如何使她青春再現,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事實上早在20...
涇惠渠灌區 涇惠渠渠道樞紐工程 沿革 籌備規劃 興建發展 -
胡渠
胡渠,活躍在我國北部和西部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入居黃河流域。在多個朝代廣為套用,們從發展農業經濟出發,無論在關中平原或寧夏平原重新注意修建農田水利。
歷史 總結 -
涇惠渠
1922年,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開始籌劃涇惠渠工程,組織測量隊勘測渭北地形,並寫出《引涇論》、《再引涇論》、《陝西渭北水利工程局引涇第一期報告書》等論著。
興建背景 勘測設計 主要工程 灌溉方式 灌溉面積 -
王鼎[明武宗右都御史]
王鼎,字器之,安徽定遠人。 成化辛丑進士,授上饒令,改樂陵,選監察御史,擢官大理寺丞。 奉命核勛臣莊田,歸報稱旨,詔增其俸。 正德間,官至右都御史(正二...
人物介紹 典籍記載 -
道監察御史
玉牒、十年一次。宣德三年奏準、用翰林院官一員、同本府經歷、於史館內附寫○嘉靖十七年奏準、吏部撥監生十名。承差六名。辦事官八員。吏十二名。工部撥工匠辦卓凳...
明朝官職 祖宗之舊 -
高崇熙[明正德年間都察院右都御史]
高崇熙(公元?——1514年),字文明,石州(明末改為永寧州)人,今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孟門鎮高家塔,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進士,都察院右都御史,...
明代都察院右都御史高崇熙 人物生平 主要功績 贈中憲大夫北直大名府知府 -
涇渠
涇渠,又名三白渠、洪口渠。位於陝西省,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簡介 -
周濟渠
周濟渠,按周家譜系先取名貽德,後改名貽謙,再更名濟渠,號劼之,父周鳴鹿。清同治十年九月十五日(公元1871年10月28日)生於江蘇淮安,1930年去世於...
人物生平 人物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