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文化學者]

王康[文化學者]

王康是文化學者、民間著名思想家。他對中美關係、台灣懸案、中日現狀以及馬克思主義、港台新儒家皆有獨到心得,自謂人世未盡解,而天命已略知。

基本信息

簡介

王康王康
王康,民間著名思想家。散文作家魏真說,王康是“最浪漫最華美的中國人”。2001年5月,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公告了首屆當代漢語貢獻獎,王康是首屆得主之一。學術委員會公布的授獎辭是:王康先生懷抱理想主義,他以布衣之身憂國憂民,對於俄羅斯民族的啟示,對於中國的統一前景的展望,在小範圍內流傳,影響了年輕一代學人。

儘管首屆當代漢語貢獻獎的授獎辭較之後來顯得簡單,但對王康的頒獎仍透露了足夠多的內容:王康是一個小眾範圍內的漢語人格,他的生存之道首先是影響周圍,成全自身,進而推動他人生命的自我完善;王康又是一個關懷悠遠的中國布衣,他的存在直接漢語的歷史、世界的當下經驗,並有著極為人性的願景。在王康那裡,連線了漢語世界的歷史和未來。

確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就積極健康的一面而言,王康是傳統文化在當代的人格象徵。

小傳

王康王康
生於中國現代歷史一個最關鍵的年頭:1949年。這個年頭使他成為一個宿命論者和天生的理想主義者。大學期間以獨具的風骨和才華成為西南最高師範學府自1957年來第一個學生文學社社長,並因此自決於中國式經濟仕途、學院翰林之外。耿於沉思,疏於著述,不求聞達,不意被封“民間思想家”。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以布衣之身撰寫“中國改革憲章”,名動京畿;九十年代初再以《大道》為題,撰寫叩問“中國往何處去”之五集政論片,論者稱為“冷戰結束後對中國道路運思甚深的先知式作品”。同期有長篇詩評《俄羅斯啟示》傳布四方。抗戰勝利50周年以九集電視片《抗戰陪都》傾服眾多業內人士;60周年又組織巨型長卷史詩國畫《浩氣長流》,尚未問世,已臻不朽。對中美關係、台灣懸案、中日現狀以及馬克思主義、港台新儒家皆有獨到心得,自謂“人世”未盡解,而“天命”已略知。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有如下評述:現代名儒唐君毅先生的外甥王康先生是中國著名文化學者,著名民間思想家,抗日戰爭研究專家。同時為重慶陪都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光華戰略俱樂部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席。多年來,他引領著重慶陪都文化有限公司,通數家電視台合作,先後拍攝了五集電視政論片《大道》,《抗戰陪都》,《盧作孚》,《中美西部開發啟示錄》,《重慶大轟炸》等著名電視政論片,在國內外引起廣泛的關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余世存在“華語貢獻獎”上評王康說:王康先生是民間思想家,他的語言大氣華美,多年來他一直研究中國人的人權意識、生命意識。他的觀點有很深的民間烙印,也許有些可待商榷,不過這個留了大鬍子的共和國同齡人還是比較有意思的。長相酷似列寧的王康先生對俄羅斯的過去懷著滿心的思慮和情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