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王康出生於1919年,1944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社會學系。1949年,他成為一個宿命論者和天生的理想主義者。大學期間以獨具的風骨和才華成為西南最高師範學府自1957年來第一個學生文學社社長,並因此自絕於中國式經濟仕途、學院翰林之外。耽於沉思,疏於著述,不求聞達,不意被封“民間思想家”。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以布衣之身撰寫“中國改革憲章”,名動京畿;九十年代初再以《大道》為題,撰寫叩問“中國往何處去”之五集政論片,論者稱為“冷戰結束後對中國道路運思甚深的先知式作品”。同期有長篇詩評《俄羅斯啟示》傳布四方。抗戰勝利50周年以九集電視片《抗戰陪都》傾服眾多業內人士;60周年又組織巨型長卷史詩國畫《浩氣長流》,尚未問世,已臻不朽。對中美關係、台灣懸案、中日現狀以及馬克思主義、港台新儒家皆有獨到心得,自謂“人世”未盡解,而“天命”已略知。儘管首屆當代漢語貢獻獎的授獎辭較之後來顯得簡單,但對王康的頒獎仍透露了足夠多的內容:王康是一個小眾範圍內的漢語人格,他的生存之道首先是影響周圍,成全自身,進而推動他人生命的自我完善;王康又是一個關懷悠遠的中國布衣,他的存在直接漢語的歷史、世界的當下經驗,並有著極為人性的願景。在王康那裡,連線了漢語世界的歷史和未來。確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就積極健康的一面而言,王康是傳統文化在當代的人格象徵。
1989年,王康離開公職,過上了一種“流亡”式的生活。
1993年,在“流亡”途中,他寫下中國九十年代惟一一部究詰中國道路的政論片,曾引起中國最高層和思想界以及海外媒體強烈關注。
1994年,又成立了重慶陪都文化有限公司。
1996年至1999年,“流亡”途中的王康又兩度參與有關台灣問題和國家統一的國家級專題片,並任總撰稿,他特有的話語風格和獨到的歷史視野曾對億萬觀眾產生了無形的影響。讓王康自慰的是,他與中央電視台和重慶電視台都有多次合作,但“從來沒有拍過一部商業片”。
2001年5月,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公告了首屆當代漢語貢獻獎,王康是首屆得主之一。學術委員會公布的授獎辭是:王康先生懷抱理想主義,他以布衣之身憂國憂民,對於俄羅斯民族的啟示,對於中國的統一前景的展望,在小範圍內流傳,影響了年輕一代學人。
2005年6月、2007年11月,鳳凰衛視的“世紀大講壇”分別邀請他在北大作的《世紀大講壇:俄羅斯的道路》、《世紀大講壇:俄羅斯的精神與夢想》兩個精妙無比,既讓人冷思,又讓人亢奮的演講也是例證。在流亡前後,老康的主體學識魅力先後得到了耀邦夫人李昭、長子胡德平、前輩學人大師梁漱溟、美國著名華人陳香梅、政界開明要人汪道涵等的青睞或認同。認識王康的朋友都嘆他因“自我淡薄名利”與“社會敏感過濾”的雙重關係,而使文章多未公開發表或不能公開發表。
主要成就
抗戰巨卷史詩國畫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一幅畫的畫展,2010年7月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展出。
畫名是《浩氣長流》,展名冠以《抗戰巨卷史詩國畫》,創作者來自中國大陸。總策劃王康與50餘位以重慶籍畫家為主幹的丹青手,歷時5年半將這800米長、2米高的國畫長卷完成,抗日期間的軍人烈士、中外政治人物、文人黔首等具有代表性的1000多個人物躍然紙上,樹碑立傳者即達1016人。序、跋、傳文、標語、詩詞、文獻、說明、歌曲等12萬字。卷帙之巨,氣勢之宏,中國自有國畫、世界自有美術以來,未為有之。
王康多年嘆惜抗戰史實未能全面藝術地展現。中國抗戰死傷軍民3500餘萬,為二戰各國死傷之一半;陣亡將士340餘萬,也居各國之首;而陣亡將領200餘名則為二戰65國陣亡將領之總和。犧牲之慘烈和對人類和平之重要,於當今躬身繪製正逢其時。此畫製作不乏波折,就在終於定下台北首展的前夕,王康又感覺重要的一章台灣的抗戰分量遠遠不夠,他慚愧不已,再請畫家日夜加班近半年急補上幾十米的“碧海青天”。全畫成後,規模之大,僅裝裱面積18558平方尺,就須特定購進一台10多萬元的大裝裱機。運輸全畫需一輛大卡車。幾年製作和到台灣展出花費340萬元人民幣,皆為多位民間企業家支持和相關志願者墊付。畫的艱難,持續做成的艱難,赴台灣展出的艱難,事非經過不知難。
該畫重慶最早的作畫現場,地點是借用一處很大的倉庫,一進門的抗戰英靈牌位和低回音樂,拉你回到當年的沉重和肅穆。王康的儀式感是骨子裡的,透著山河歲月的守望。幾十位畫家不計報酬、不分寒暑,推掉一些世俗應酬和賺錢營生,潛心於大國往事的細枝末節,攪動水墨風雲。六七十年了,還原當年已非易事,當事人多已辭世,史料細節荒蕪紊亂,一點點找人找事找時間找地點找來龍去脈,照片影像故紙網路回憶想像,一筆筆讓歷史在800米紙上甦醒。有些熟悉抗戰史的專家明曉畫中的一些小誤差,但不能不喟嘆於畫的氣勢。裡邊有4萬萬人同聲一呼的氣場,除了史料,還有心結。峽江、峽江號子和峽江上逆行的民生輪都遠了,這畫就得擔當些近。讓近人不忘。
台北展出聯絡人楊渡先生考察現場的人和畫時喟嘆:“確實震撼”。
其實,歷史就是最大的藝術家。王康題簽:“東方西方,人性攸同;中國世界,希望未絕。史魂畫材,一體無間:天道好還,世運可期。本畫向天地立項,待歷史審閱。經冬越春,歷夏入秋。沉潛磨洗,靜繪默制。藝術與良知款通,性靈與汗青遇合。心緒浩茫,動心忍性,勞苦困頓,夙夜匪解。相忍為國,自我變法;既靠人助,又獲神啟。恆兀兀身形憔悴映長卷,倏忽忽心香慷慨起鴻圖,聊傾赤子寸心,終成史詩國畫,又見浩氣長流。”
這是一次逆時間長河的回溯,不論多久的分岔,源頭清澈在民族的記憶里。一卷流向,平行於歷史,鏡鑒著河山人心。
王康:“我們處在一個文化大發展的階段,需要自由的精神,更需要發現、讚美和呵護天才。”“沒有天才的時代,就是黑暗的時代;不出天才不出才子的學校就不要辦了,至少要少辦一些。”“大學校園最至高無上的目標就是發現天才,造就人才。”“每個人本質上都是天才。他們需要的不是最好的軟體或者硬體,最需要的是自由,讓他們自生自滅,讓他們自由發展,那他們就會知道自己需要發展成什麼樣子,成為怎樣的人才。”“天才輩出的時代,才是最好的時代。”
人物評價
散文作家魏真說,王康是“最浪漫最華美的中國人”。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有如下評述:現代名儒唐君毅先生的外甥王康先生是中國著名文化學者,著名民間思想家,抗日戰爭研究專家。同時為重慶陪都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光華戰略俱樂部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席。
余世存在“華語貢獻獎”上評王康說:王康先生是民間思想家,他的語言大氣華美,多年來他一直研究中國人的人權意識、生命意識。他的觀點有很深的民間烙印,也許有些可待商榷,不過這個留了大鬍子的共和國同齡人還是比較有意思的。長相酷似列寧的王康先生對俄羅斯的過去懷著滿心的思慮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