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春[河南籍革命烈士]

王子春(1900~1932),原名芝田,號鍾秀,化名王獨清,革命烈士,河南固始縣人。

個人介紹

1917年,王子春升入固始中學。1919年,“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的浪潮波及到固始,王子春熱烈回響,參加集會和示威,參加固始縣學生聯合會,學習新文化,研究新問題。1925年,王子春在開封河南大學農學院林學系讀書時,結識了在開封嵩陽中學教書的共產黨員江夢霞,受到很大影響。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王子春河南大學畢業後返回家鄉,任固始中學校長。他發動師生向軍閥統治者開展鬥爭,迫使固始縣長袁經圃退出私吞的全部教育經費。不久,王子春身份暴露,離開家鄉。

1928年,黨派他以中共河南省委交通的身份去洛陽工作。鑒於當時洛陽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王子春徵得省委同意,整頓了洛陽黨組織。1931年秋,王子春離開洛陽,去開封轉黨組織關係時,在大清查中被捕。後經河南大學的教師們合力具保,被釋放。不久,中共河南省委派王子春為特派員到豫北從事黨的活動,任滑縣建設局局長。他利用職務為黨籌集了大批經費。1932年,王子春在焦作煤礦從事工人運動。後因叛徒出賣被捕,同時被捕的還有馮金堂、王憲中、劉光亞三人。他們被押至開封,關入河南省綏靖公署軍法處第二禁閉室。1932年秋,敵人秘密地將王子春殺害於開封宋門外。當地人民把他安葬在開封北郊的一處荒丘上。

主要事跡


王子春原名芝田,號鍾秀,化名王獨清,一九00年出生於固始縣城關鎮。母親胡氏是個勤快的家庭婦女,父親王運甫是個以碾米磨麵為業的作坊匠。連年災害,兵荒馬亂,造成市場蕭條,百業冷落,子春全家老少終年勞累,生活仍難維持。
王子春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幼時聰明過人,父母十分喜愛。一九0九年,子春進私塾讀書。他看見闊人家兒子欺侮同學,就憤憤不平,挺身而出,制止那幫闊少爺作惡。他看到農民在地主的壓迫下,把生產出來的糧食送進富人的糧倉,自己卻吃糠咽菜,深感世間不平。他經常幫助隔牆雙目失明的張奶奶提水掃地。張奶奶誇獎說:“芝田真是人懂情理的好孩子!”
一九一三年,子春考入城內高等學堂以後,勤學好問,成績優良,深得教師的器重、同學的敬佩。班上有位李姓同學,因家庭貧困,無力交學費,意欲中途休學。子春和本班同學汪昆源各自從家裡取出衣物首飾,變賣成錢,支持這位同學繼續讀書。
一九一七年,子春升入固始中學。這所學校的教員大都是有名望的人,學生多數也是有志的青年。秀才出生的劉春階,就是當時固始中學校長兼博物教員,被譽為中州學士的高錫成任數學教員,舉人張維忠任國文教員。本班同學蔣光慈(當時叫蔣宣恆),是他的親密好友。他們不僅互相幫助,鑽研學業,還常常在一起議論:“為什麼富者田連阡陌,酒肉腐臭,而窮人終年勞動卻無立錐之地。”有次他應光慈之邀,徒步到蔣光慈的家鄉白塔畈(現屬金寨縣)遊覽。這次短時間的旅行,不僅使王子春開闊了眼界,同時使他更深刻地認識到社會的腐敗與可惡。
當時的中國正經歷著苦難的歲月,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革命者慘遭捕殺,帝、官、封反動勢力橫行無忌,中華民族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萬馬齊喑的沉悶空氣嚴重窒息著中華兒女,也壓抑著王子春這一代熱血沸騰的青年。在固始中學,蔣光慈的處女作《少年漂泊者》初稿寫成之後,王子春手不釋卷,連聲叫好。在國文教員張維忠家裡共進晚餐時,師生們暢談對《少年漂泊者》的觀感,王子春言之成理侃侃而談,提出多處修改意見。一個夜晚,他同蔣光慈一起去憑弔離固始中學一里多地的白姑墳。傳說多少年前,白姑娘的父母被一家豪紳逼死合葬在這裡,白姑娘思親心切,朝夕哭墳,日子久了,哭聲沒了,喊聲斷了,旁邊出現一座新墳。《少年漂泊者》第一節《汪中哭墳》,就是以此為背景寫成的。王子春也曾多次陪同蔣光慈去學校附近的街道、農村觀察訪問,把人吃人的社會制度淋漓盡致地反映在作品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