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垓

王垓,字漢京。清順治己丑年(1649年)考中進士,康熙二年(1663年),曾奉旨出使琉球,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並著有《使琉球記》,記載了其出使琉球的經過及琉球國的風土人情等。

人物簡介

王垓,字漢京。少年時家境貧寒,然而讀書非常刻苦,曾以教書授徒養家餬口。清順治己丑年(1649年)考中進士,授行人,掌傳詔、冊封等事宜。康熙二年(1663年),曾奉旨出使琉球,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並著有《使琉球記》,記載了其出使琉球的經過及琉球國的風土人情等。

基本介紹

琉球在福建泉州府東海中,位於日本九州島同中國台灣島之間,包括大隅、吐噶喇、奄美、沖繩和先島五組群島,面積約4600平方公里。十四世紀時,琉球分中山、山南、山北三個小國,十六世紀初葉,為其中最大的中山國國王尚巴志所統一。隨即派遣使節,遠涉重洋,向中國進貢,請求中國保護。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明政府派使臣冊封尚巴志為中山王。此後,琉球不斷派使臣來向中國進貢,每次國王易位,都要求明政府予以冊封,頒發印信。
明朝末年,琉球國王尚賢遣使臣金應元來中國請封,因戰亂滯留福建。至清順治三年(1646年)始至北京,但因已亡明朝的敕印未能繳回,因而遣使來中國,將明朝加封的敕印繳還,同時請求清朝皇帝對中山王世子尚質加封。順治皇帝當即命兵科副理官張學禮、行人司行人王垓為正副使節,齎捧詔印,去琉球國頒布詔書,加封尚質為琉球國中山王,並賜給王印及錦緞等。張學禮、王垓奉旨到達福建後,因當時清政府尚未收復台灣,海氛未靖,交通受阻,因而未能成行。
清康熙元年,皇帝再次頒詔,仍著張學禮、王垓等出使琉球,完成敕封事宜。翌年,王垓等從福建入海,一路上飽受風雨侵襲,潮水顛簸,終於到達琉球。琉球國中山王尚質對於中國使者的到來非常感激,當即取出當地特產象牙、瑪瑙等相贈,王垓等對此婉言謝絕,同時,極力宣揚中國皇帝對琉球國的關懷,表達了中國與琉球世代友好的願望。尚質對中國使者的高風亮節十分欽佩,以厚禮相待。王垓除完成頒詔的使命外,還對琉球的風俗民情等作了較詳細的了解。
自王垓等出使琉球後,琉球國不斷派使臣前來進貢,並派遣王室子弟及留學生來中國入國子監,學習中國文化及禮儀。
清光緒五年(1879年)日本派軍隊侵占琉球,並將其改為沖繩縣。清政府雖多次與日本國交涉,但由於清政府的軟弱和日本軍事力量的強大,迫於日本的壓力及地理的原因,琉球與中國的關係中斷。儘管如此,王垓等對促進中國和琉球的友好關係,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王垓出使回歸後,遷升戶科任職,在平定“三藩之亂”時,曾苦心會計,以保證軍需。後典試浙江,由於處事公道,不循私情,使一批江南名士得以考中。在分巡寧紹時,海寇時常登岸劫掠騷擾,王垓督促地方官整修防禦工事,嚴密防守,確保了百姓的安寧。後來,卒於任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