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鹹

王叔鹹

王叔鹹(1904-1985)上海市人,醫學家。曾任北京大學醫院院教授,醫學系主任、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等。專長內科及腎臟病專業,是中國內科腎臟病學的奠基人,並堅持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主編有《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腎臟病學》、《腎臟病學》等。 1930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36年起,先後赴美國、奧地利留學,1938年回國。曾任協和醫學院講師、副教授,北京清源醫院內科主任、代院長,北平大學醫學院教授。建國後,歷任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科主任、北京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會主任委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對結核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的研究較深。對腎小球腎炎的臨床分型、發病機制、蛋白代謝、中西醫結合治療等進行了研究,並取得成果。主編有《腎臟病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腎臟學分卷》。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王叔鹹,1904年9月5日生於上海。

1922年,青年時代學習刻苦,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

1930年畢業,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此後留在該院從事內科臨床工作。他在工作中注意總結經驗,同時進行臨床與實驗室研究工作。最早作過人體鈣、磷代謝的研究。

1930~1942年任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助教、講師、副教授及結核科主任。

1936~1938年在美國、奧地利進修學習及考察。

1942~1945年任北平清源醫院內科主任、代理院長。

1945~1985年任北京大學醫學院(後改名為北京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內科教授,第一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醫學系主任,腎臟病研究室主任,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內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腎臟病學會第一任主任委員,《中華內科雜誌》副主編,《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編委。

上海 上海

1985年2月4日因心臟病猝發逝於北京。王叔鹹還是音樂家。青年時代他是江南一帶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多次參加大型音樂會並獲獎。他還彈得一手好鋼琴,能演奏小提琴,他常常抱起琵琶彈一曲《十里埋伏》。除了這極少時間的音樂享受外,他在名譽、地位、生活上等方面別無所求。多年來他將自己的稿費全部交公使用,自己分文不取。他不讓大家稱他為專家、主任、教授;他最喜歡的稱呼是“王大夫”,這一稱呼一直用到他逝世。他的一生是清廉、儉樸的一生,是勤奮學習的一生,是為醫學科學事業而奮鬥的一生。

診斷學貢獻

王叔鹹提出3項用於診斷與鑑別診斷的體徵:①可用檢查語音震顫減弱或加強來鑑別系小量胸腔積液抑或胸膜粘連增厚;②小量胸腔積液的體徵是坐位時積液側肺底呼吸音減弱甚至消失(此時局部叩診濁音可能尚不明顯),這可作為早期診斷的依據;③可根據肺部聽診呼吸音的強弱鑑別膈上或膈下積液。這些都豐富了呼吸系統物理診斷學的內容。

結核菌培養

結核菌需氧多,原只生長在培養液的表面上而且生長很慢。王叔鹹等在培養液內加入血清,並於加菌後每日將培養液搖勻1~2次。這樣,在10天左右(原要4~6周)即可在上清液中見到顆粒狀菌團,液底部亦可見團塊狀菌落。菌落塗片在顯微鏡下可見許多抗酸桿菌絞成條辮狀。而非致病抗酸桿菌繁殖快,加菌後1~3日即長滿在全液內,且在顯微鏡下呈單體均勻分布。這一改進與發現對臨床及研究工作均有極大的幫助。

治療觀點

胰島素 胰島素

自30年代開始,他首先建立了適合於中國人飲食習慣的糖尿病飲食治療方案,以控制飲食為主,明顯地簡化了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在分析300例住院糖尿病人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了糖尿病的3期治療原則。第1期嚴格控制糖人量,以達尿糖消失、血糖正常。目的是使胰島得到休息;第2期對已達第1期目標的病人,小量逐漸增加糖人量,直至血糖有回升趨勢。目的是促進胰島功能恢復;第3期在血糖有回升傾向(這說明飲食中糖人量已達到或超過機體的耐受量)時將糖人量減少10%~20%,以維持正常血糖,並防止復發。他又提出對糖尿病酮中毒的簡化治療。在確診後即於皮下注射普通胰島素20單位~40單位。測定血糖後,計算出體內多餘的總糖量,按1單位胰島素可助機體套用2克葡萄糖計算出胰島素總的需要量,從中減去開始時已用的量,餘下的所需量於4~6小時內皮下補足。同時靜脈點滴按上述比例的胰島素與葡萄糖鹽水,直至尿酮體消失。這種做法可以使酮體較快消失且避免過去治療中易出現的低血糖反應。這些見解多年來廣泛地套用於臨床,成功地指導了對病人的治療。1963年他又提出合乎生理情況的饅頭負荷試驗代替葡萄糖耐量試驗,使患者易於接受且避免了不利的影響。

氮平衡

氮平衡是研究蛋白質代謝經典的方法。60年代初期,通過對營養不良性水腫和腎病綜合徵患者的氮平衡研究,他提出氮平衡的新意。若成年人在接受足夠熱量和蛋白質的飲食時,出現正氮平衡(持續性)即可以診斷為蛋白質營養不良;對蛋白質營養不良患者進行治療的目的,是使其氮平衡恢復正常,即不再出現正氮平衡。

腎病專業

《中華醫學雜誌》 《中華醫學雜誌》

王叔鹹是中國最早從事腎臟病專業的內科專家,並堅持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自1954年他陸續總結了利尿藥物、中西醫結合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腎臟病的臨床經驗,並著文發表於《中華醫學雜誌》及《中華內科雜誌》上,將中國對腎臟病的治療水平提到了新的高度。60年代初,他在研究腎病綜合徵患者氮平衡的基礎上,提出腎功能正常的腎臟病人蛋白質人量的標準及其依據。1964年衛生部科委決定成立腎炎代謝研究室,這是全國16個醫學研究室之一,由王叔鹹領導。1964年在廣州內分泌代謝腎臟病會議上及1977年在北戴河腎臟病座談會上,他提出的對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分型,多年來在國內廣泛套用。目前所用的腎小球疾病的分型標準也是以他早年提出的內容為基礎的。他積極組織大家套用、觀察並總結各種治療腎臟病的藥物,為中國從事腎臟病專業的同道提供經驗。從臨床實踐中,他體會到中藥黃芪對腎臟病人的治療作用,幾十年來對黃芪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工作,正一步步深入地進行著。在他的領導下開始國內最早的對腎小球疾病發病機制的研究。 作為中華腎臟病學會第一任主任委員,他親自主持了多次全國性腎臟病專業學術會議及第一次全國性腎臟病學習班,為中國腎臟病專業的建立、發展奠定了基礎。1977年他赴加拿大參加白求恩講座,介紹中國腎臟病專業情況。1982年他主編出版《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腎臟病學》。1984年他主編的《腎臟病學》,被評為優秀教學參考書。在編寫這兩本書的過程中,他患了青光眼,術後儘管醫生禁止他看書,他仍藉助放大鏡一字一句地修改了約200萬字的書稿。

嚴謹治學

王叔鹹一生勤奮學習、刻苦攻讀。數十年來,他晚飯後半坐位小睡片刻後,一直學習、工作到深夜。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白天在醫院裡挨斗,晚上回家仍在燈下堅持夜讀。他數十年不間斷地每個星期日的上午到協和圖書館讀書半日。他無書不讀,但多而不濫,雜而有章。目的是“博以養專,廣而存精”。常年堅持不斷地學習豐富擴大了他的知識範圍,開擴了思路。

“醫生永遠不能脫離臨床工作”。這是王叔鹹經常說的一句話。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對病人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每次查房,他都提前1~2天到病房對要討論的病人親自問病歷、作體檢,查閱文獻作好準備參加查房。

他在科研工作中堅持的原則是“嚴謹的治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每篇將要發表的論文,他都要反覆修改,有的文章反覆推敲修改10遍之多。他培養了一批有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科研作風、可以信賴的科研工作者。他先後發表的論文有70多篇。

他教學的原則是“啟發式,少而精”。他講課時常常先提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引導其思考,隨後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

人物簡歷

1904年9月5日 生於上海市。

王叔鹹 王叔鹹

1922年 從上海私立民主中學畢業。1930年 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30—1942年 任協和醫院內科助教、講師、副教授及結核科主任。

1936—1938年 在美國、奧地利進修學習及考察。

1942—1945年 任北平清源醫院內科主任、代理院長。

1945—1985年 任北京大學醫學院(後改名為北京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內科教授、第一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醫學系主任、腎臟病研究室主任、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內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腎臟病學會第一任主任委員,《中華內科雜誌》副主編,《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編委。

1985年2月4日 因心臟病猝發逝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王叔鹹.糖尿病之簡易實用治療法.中華醫學雜誌,1935,21∶1059.

2 王叔鹹,孫慧民.結核菌之液體培養法.北京博物雜誌,1950,19:61.

3 王叔鹹.以預防為主的政策來處理肺結核.華北醫刊,1951,1∶157.

4 王叔鹹.原發性高血壓病的研究方向及處理原則.中華醫學雜誌,1953,39(8):590.

5 王叔鹹.中國糖尿病的概況.中華醫學雜誌,1953,39(10)∶715.

6 王叔鹹.糖尿病的預後.中華醫學雜誌,1953,39(10)∶740.

7 王叔鹹.糖尿病的治療.中華醫學雜誌,1953,39(10)∶749.

8 王叔鹹.肺結核的鑑別診斷.中華醫學雜誌,1955,41(8):731.

9 李景泉,王叔鹹等.研究祖國醫學的初步經驗——11例腎炎治療結果的報告.中華醫學雜誌,1955,41(10):901.

10 李景泉,王叔鹹等.中醫治療慢性腎炎的效果.中華醫學雜誌,1956,42(10)∶903.

11 徐成斌,王叔鹹.三音心率——診斷方法和臨床意義.中華內科雜誌,1958,6(1):37.

12 王叔鹹.十年來中國在腎炎方面的成就.中華內科雜誌,1959,7(10):933.

13 徐成斌,王叔鹹.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28例慢性腎炎的初步報告.中華內科雜誌,1959,7(10)∶943.

14 張樹基,王叔鹹.中醫治療140例慢性腎炎的分析和總結.中華內科雜誌,1960,8(3):203.

15 鄧祖藩,王叔鹹.中醫治療慢性腎炎利尿機制的臨床研究.中華內科雜誌,1960,8(6):543.

16 鄧祖藩,王叔鹹.中藥在人和動物體內利尿作用的研究.中華醫學雜誌,1961,47(1):7.

17 王叔鹹.談談肺部的物理診斷.中華內科雜誌,1961,9(1):64.

18 施曼珠,王叔鹹.糖尿病酮中毒防治問題的探討——附71例酮症分析報告.中華內科雜誌,1962,10(1):25.

19· 潘緝聖,王叔鹹.浮腫病的臨床觀察和實驗室研究——30例氮平衡的報告.1963,未發表資料.

20 金懋林,王叔鹹.胃黏膜活組織檢查.中華內科雜誌,1963,11:615.

21 施曼珠,錢榮立,王叔鹹.國產苯乙雙胍(降糖靈)治療糖尿病49例近期療效觀察.中華內科雜誌,1963,11(5):359.

22 施曼珠,王叔鹹.饅頭負荷(代替葡萄糖耐量)試驗的初步經驗.中華內科雜誌,1964,12:932.

23 王叔鹹.腎臟病研究中急需解決的一些問題.中華內科雜誌,1964,12(9):807.

24 王叔鹹.蛋白質代謝研究進展.第一屆全國內分泌代謝腎臟疾病學術會議的專題報告(大會論文集).人民衛生出版社,1964.

25 王叔鹹等.慢性腎炎患者蛋白質代謝問題的初步研究.中華內科雜誌,1964,12(9):818.

26 王叔鹹,見:林兆耆,主編,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4.

27 王叔鹹.腎上腺皮質激素在治療慢性腎炎過程中對蛋白質代謝的影響.中華內科雜誌,1965,3(1)∶22.

28 金懋林,王叔鹹等.慢性腎炎對潰瘍病的影響.北京醫學院學報,1965,4(3):173.

29 王叔鹹,見:中山醫學院主編,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7.

30 王叔鹹等.積極開展對腎炎研究的述評.中華內科雜誌,1978,17(2):481.

31 劉平,王叔鹹.尿酸腎病——附14例報告.新醫學,1978,9(9):429.

32 施曼珠,王叔鹹.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心臟問題——附76例分析.中華內科雜誌,1980,19(3):206.

33 錢榮立,馮晉光,王叔鹹.糖尿病高滲昏迷的發病機理與治療原則的探討.中華內科雜誌,1981,20:528.

34 唐慧一,施曼珠,王叔鹹.腎臟疾患時測定血清免疫複合物的初步體會.中華醫學雜誌,1982,62:209.

35 諶貽璞,王叔鹹.牛腎小球和腎小管基膜抗原白細胞移動抑制試驗的意義.中華內科雜誌,1982,21(7):404.

36 諶貽璞,王叔鹹.腎小球和腎小管基膜抗原的製備.北京醫學院學報,1982,14(3):213.

37 錢榮立,林景輝,王叔鹹.對甲狀腺機能亢進及甲亢合併糖尿病病人糖耐量——胰島素釋放功能的觀察.中華內科雜誌,1983,22:755.

38 王叔鹹,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腎臟病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

39 王海燕,劉平,王叔鹹.腎小球病的研究進展.國外醫學內科學分冊,1984,11:67.

40 程蕙芳,王叔鹹等.對腎炎患者免疫狀態的研究.北京醫學院學報,1984,16:106.

41 施曼珠,王叔鹹等.腎臟病患者長期服用激素後的腎上腺皮質功能.中華內科雜誌,1984,23(2):83.

42 章友康,王叔鹹等.中藥莪術對實驗性膜性腎病的影響.Ix屆國際腎臟病會議上宣讀.美國洛杉磯,1984.

43 李驚子,王叔鹹等.中藥丹參對實驗性腎功能衰竭的影響.IX屆國際腎臟病會議上展出.美國,洛杉磯,1984.

44 章友康,王叔鹹.用陽離子牛血清白蛋白製作免疫複合物(原位)型腎炎模型和病理特點.中華腎臟病雜誌,1985,1(1)∶7.

45 章友康,王叔鹹等.家兔慢性血清病所致系膜增殖性腎炎的改進探討.中華腎臟病雜誌,1986,2(1)∶2.

46 章友康,王叔鹹等.用嘌呤黴素製作氨基核苷腎病模型.中華腎臟病雜誌,1986,2(5)∶226.

47 章友康,王叔鹹等.黃芪和當歸治療三種不同病理類型腎炎的實驗研究.中華內科雜誌,1986,25(4):226.

48 王叔鹹,腎臟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