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銳電影人的評獎中,我們選擇的都是在電影路上已經踏出了腳印,卻還沒有走進大部分觀眾視線的年輕導演。就像他們的電影一樣,他們自己也還沒有走進大眾的視野。但也正因為這樣,他們的作品中保持了鮮明的個人特徵,不是泛泛的商業作品。所謂新銳,在他們的讀解中,應該是在有限的資金內,用影像表達他們的世界觀,至於有多少人花錢看他們的作品,他們並不刻意追求。就像應亮所說的,“我們這樣小眾的電影人,和廣大客群其實不在一個平台上,但這樣的活動可以讓我們有一個碰撞的機會。”
在幾位提名的新銳導演中,王分是唯一的女導演,她的作品也最接近主流觀眾群。王分的第一部電影《箱子》,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成為“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影片,而且根據王分自己的介紹,《箱子》已經在排期公映中。在電影節上嶄露頭角和電影得到公映,這兩者之間,王分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觀眾看到,“在電影節上得獎當然是好事,以後會比較容易拿到投資。但讓人看到你的電影,覺得好看才更重要。”
在採訪中,王分一直強調自己比較幸運,16歲考上表演系,後來拍短片,拍紀錄片,最後拍長片,每一步都不是刻意計畫,有些水到渠成。“這次做《箱子》,也是製片人羅拉正好有這么一個計畫,要找十個女導演一起合作。我們之前見過面,彼此都有印象。”機會和投資都來得容易,於是王分在評價如今年輕導演的環境時說:“至少在我而言,沒有那么艱難。”就整個大環境來看,王分認為:“比原來肯定是活躍很多,年輕導演都有機會,都有可能。”
王分不願意評價自己的影片,她說那得別人說了算,“能做的是讓別人看我的電影。當然,讓人看只是基礎,用什麼方法讓人看才是關鍵。”王分認為,觀眾看電影時並不在乎那是“哪只雞生的蛋”,“關鍵還得好看。所以我在做劇本的時候就會想,怎么樣在情節的細節上顯出陌生感。因為電影的故事、類型大同小異,而且現在的電影觀眾有那么多的看片經驗。所以相對於常看到的電影,我希望他們在我的電影裡感受到一些陌生的感覺。”
對情節、氣氛如此細緻的琢磨,是不是女導演特有的長處?“一直有人問我女導演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我覺得最大的差別是特徵,我是女導演,就像其他一些人是男導演一樣。其他小的差別就因人而異了。”
有沒有構想過《箱子》公映的情況?“前途未知,不好說。”王分很坦白地回答,“我一般不會太擔心下一部電影投資在哪裡,怎么拍這樣的問題。可能因為我一早就做好準備,面對萬一沒機會繼續拍片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