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占地965平方米。墓主是11世紀中期的維吾爾族詩人,學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生於1019年,卒於1080年左右。公元1070年前後,他用古回鶻文寫成了一部長達13000餘行的敘事長詩《福樂智慧》。這部長詩內容豐富,語言生動,涉及當時政治,經濟,文學,歷史,地理,數學和醫學等,是一部大型歷史文獻,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受到國內外史學界的重視。
11世紀末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喀什噶爾去世,初安葬在今喀什市東南部吐曼河畔一個名叫“巴日尕”(維吾爾語為軍營)的地方。16世紀中葉葉爾羌汗國第二代君主阿不都·熱西提汗將舊墓遷到喀什噶爾城南門外的“阿勒吞魯克”(王室陵園)內,即今喀什市體育路南側,加以重修擴建,規模宏大,占地965平方米。19世紀70年代末又經阿古柏整修達今日規模。這座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1987年初已開工重建。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是一組富於維吾爾傳統建築藝術特色的建築群。陵園正門朝南,園內除中心庭院外,可分東、西兩大部分,西部有一個平面呈曲尺狀、頂為大跨度石砌圓拱頂的禮拜殿,前有雕花密肋天棚,後有祈禱室;東部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陵墓所在,前有寬8米、高9米、縱深3米多的巨大門樓),其後是主墓室,為外方內圓的彎頂建築,頂部正中有一小塔樓,從地面至塔頂通高11米多。室內地面正中央,用彩色琉璃磚貼面的墓包之下,便是這位偉大詩人的長眠之地。
陵墓坐北朝南,呈長方形,正門寬4.2米,高8米,正門兩側各有一座高達8.7米的圓柱形塔樓,陵墓由墓葬群、門樓和主墓室組成。主墓室外方內圓,上覆穹窿頂,頂正中有一個小塔樓。陵布局獨特、宏偉、裝修古樸、肅穆,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禮拜殿為平頂,主墓室是綠琉璃圓頂;而且其東部建築中所用塔樓(邦克樓)甚多,約10餘座,為新疆同類建築中少見;塔樓的製作精美可觀,也是建築裝飾。整個建築群高低相間,主次分明,形成一完整的群體。墓室外牆以藍底白花琉璃磚貼面,禮拜殿木柱的雕刻花紋古拙奇特,紋樣豐美,與一般製作方法不同,都是新疆伊斯蘭建築中難得的精品,為後世所罕見,體現出古代維吾爾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傑出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