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年代】:清代
【尺寸】:高3厘米,直徑2厘米
【出土地】:北京市海淀區北京師範大學工地清代黑舍里氏墓出土
【收藏地】: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色】:白玉質,色白瑩潤細膩
【特徵】:玉工巧用紅色玉皮雕刻獨角獸為圖章紐,獸口微張,四肢各關節部位飾渦紋,分岔長尾盤於一側,獸角下有一個小孔,可穿系。
白玉質,色白瑩潤細膩,玉做之印,是皇權的象徵。
【年代】:清代
【尺寸】:高3厘米,直徑2厘米
【出土地】:北京市海淀區北京師範大學工地清代黑舍里氏墓出土
【收藏地】: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色】:白玉質,色白瑩潤細膩
【特徵】:玉工巧用紅色玉皮雕刻獨角獸為圖章紐,獸口微張,四肢各關節部位飾渦紋,分岔長尾盤於一側,獸角下有一個小孔,可穿系。
在兩漢姓名私印中,女史佩印時有所見,以銅鑄印居多,玉琢印少見。 此為東漢私印,青玉質,琢造,鼻鈕。印文字型為漢篆,白文,右起橫讀“妾徼”,二字並列
簡介 具體介紹漢代趙婕妤玉印是是漢成帝妃子趙飛燕的遺物,因其物罕、印美、流傳有緒而成為一方可比傳國璽的著名中國古代璽印,此印流傳之久,身世之奇也足使她成為一方極具魅力...
玉印描述 成名原因 妾“趙”婕妤 流傳始末 流傳補談螭虎紐,正方形。印面陰刻“帝印”二字,繆篆,有邊欄和縱格。印文的槽溝尚殘留有朱紅色印泥。印台四周減地刻勾連雷紋,紐上的螭虎匍匐於雲海之間,腹下有穿,可系帶。
規格 概況 歷史“計官之鉩”玉印為戰國時期楚國印,青玉琢造,鼻鈕,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概述 相關條目兩漢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貴稀少的一類。“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貴卿和士大夫的一種高雅風尚。
樣式 觀賞性【名稱】“陳毋傷印”玉印 【文物現狀】 此為東漢私印。
“荊王之璽 ”玉印 ,明,印面2.6×2.7cm,通高2.3cm。清宮舊藏。
具體介紹“南康王章”玉印,明代文物,印面2.3×2.3cm,通高1.8cm。在清宮舊藏。印文字型為篆書,白文,右上起順讀“南康王章”四字。
基本資料 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