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體書法

筆法則在篆書與正書之間,中鋒為主,兼用側鋒。 結體扁方,外緊內松,書法寬博自然。 此碑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型。

演變與由來

“玄”字最早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言道幽深微妙。是指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並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玄體書法是由創始人玄一大師,歷經數十個春秋,汲取曹全碑(漢代隸書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它以風格秀逸多姿、結體勻整著稱於世。藝術風格以秀為主,同事又極具骨力;結構雍容大度、飄逸多姿,結體舒展、用筆放縱、意態醇美。)張遷碑(是東漢晚期品。此碑通篇為方筆,方整勁挺,稜角分明,結構謹嚴,筆法凝練,初看似乎稚拙,細細品味才見精巧,章法、行氣也見靈動之氣,沉著有力,古妙異常。)鄭文公碑(北魏摩崖刻石,筆畫有方有圓,或以側得妍,或以正取勢,混合篆勢、分韻、草情在一體,剛勁姿媚於一身,堪稱不朽。結體寬博,氣魄雄偉。)趙之謙帖(清代作品,沉穩老辣,古樸茂實。筆法則在篆書與正書之間,中鋒為主,兼用側鋒。行筆則寓圓於方,方圓結合。結體扁方,外緊內松,書法寬博自然。平整之中略取右傾之勢,奇正相生。)王羲之聖教序碑(唐太宗撰寫,全名《大唐三藏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此碑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型。在運筆上採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橫畫豎入,豎畫橫起,首尾之間皆有起伏頓挫,提按使轉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矩。)這五大碑體筆墨技法上的優勢與精華,融入現代人對玄學文化思想的理解,形成的獨特而又極具魅力的書體風格。

特點

玄體書法是一次極具意義的書法探索與嘗試。就其書道範疇來講,它是對一些抽象內容以生動的書法形式進行的一種表達和闡述。自甲骨、鐘鼎、篆、隸、楷、行、草至唐書體不斷演變,宋代以後書法家更多的雖然在技法上、氣韻生動,有很大發展,但在字型上並未有重大突破。玄體,無論從字型上、內容上、章法上、表現形式上都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更是在表達著“玄“的抽象美和意象美,把生活與藝術有機的結合起來,產生了震撼心靈,開悟心扉的時代藝術特效,也彰顯著書法藝術在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易、儒、道、禪思想的基本運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