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墓山

玄墓山

山上有古剎天壽聖恩寺,清代曾是佛教禪宗濟宗三藏派的中心。 聖恩寺布局精巧,殿堂樓閣,依山而建,氣勢雄偉。 據原《光福志》記載,聖恩寺鼎盛時期,譽滿全國。

簡介

據原 《光福志》記載:“東晉時期,有位青州刺史叫郁泰玄,晚年隱居於此,死後葬在這裡。”相傳郁泰玄性仁恕,墓葬之日,有數千隻燕子銜土來堆其墓。因此,玄墓既是指郁泰玄的墓,又指是燕子(玄鳥)銜土而葬的墓,山由此而得名。明代詩人陳瑚有
張船山書法
《吊玄墓詩》云:“細草春風占墓田,銜泥曾記燕千千。行人不為看花至,更有何人說泰玄。”玄墓山北連鄧尉山,南臨太湖,東依米堆山,西鄰長圻山。三山蜿蜒聯綴,形成一隻天然、碩大的畚箕灣,地勢絕佳。古人向有“玄墓形勢,三龍三鳳,勝絕天下。”之美譽。明人曾說:“吳之山帷玄墓最僻,亦最奇。”清代乾嘉時期大詩人、大書畫家張問陶(號船山) ,晚年寓居蘇州山塘街,嘉慶十九年(1814)三月四日下午,病逝於虎丘寓所,寄殯於玄墓山。船山之兄張問安《七月廿八日得旂山季弟書,知船山仲弟確耗》云:“連年蹤跡苦依人,誰識清貧太守身?到死倍傷離別久,關懷總是弟兄真。最憐旅殯留元墓,何以高堂慰老親?猶有春前音問在,一回展看一沾巾。”詩中“元墓”,即玄墓山。因清代為忌康熙皇帝玄燁之諱,將玄墓山寫成元墓山或袁墓山。

風光

玄墓山位於著名鄧尉山的西南面,與鄧尉山相連不斷,本屬一山。東晉時青州剌史郁泰玄隱居並墓葬於此,因此得名玄墓山。玄墓山地勢佳絕,環境優美,背倚聯綿起伏的鄧尉山,左邊是高隆陡峭的米堆山,右邊是蜿蜒曲折的長圻山,面臨碧波浩瀚的西太湖,形成一隻畚箕灣,故有“玄墓勢形,三龍三鳳,勝絕天下”之譽。山上有古剎天壽聖恩寺,清代曾是佛教禪宗濟宗三藏派的中心。寺院規模宏大,相傳全盛時期有廟舍5048間之多,僧生1000餘人。聖恩寺布局精巧,殿堂樓閣,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山上古木參天,梅樹成林,初春滿山千頃一白,梅花撲鼻幽香,潔白如雪,繁花似海,故有“香雪海”、“眾香國”之美名。清朝沈三白在《浮生六記》中曾寫道:“鄧尉山,一名玄墓,西背太湖,東對錦峰,丹崖翠閣,望如圖畫。居人種梅為業,花開數十里,一望如積雪,故名曰‘雪海’。
蘇州光福享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譽,光福的玄墓山是瀕臨太湖之濱的一個半島,風景秀麗,景色優美,北連鄧尉山,南臨太湖,鄉風純樸,空氣新鮮,在康熙年間,既是一個佛教勝地,又是一是賞梅勝地。聖恩寺是始建於唐朝的古寺,裡面古樹名木眾多,聖恩寺閣前的兩棵三四人合抱粗的參天圓柏大樹尤為突出,它們的樹齡分別有1800年和1500年了,古樹的造型獨特,宛如一個巨大的天然“盆景”。
鄧尉探梅,歷來是江南一大習俗,也是文人墨客聚會的一項雅。光福的鄧尉山南連玄墓山和太湖,西偎吾家山,逶迤十餘里。一千多年來,這裡遍植梅花,因而享有“鄧尉梅花甲天下”之譽。1696年鄧尉山麓梅花盛開,如雪似海,暗香浮動,江蘇巡撫宋犖到此一游,觸景生情,題寫了“香雪海”三個字,並篆刻在吾家山的崖壁上,從此鄧尉山西麓的吾家山就成為“香雪海”賞梅勝地。乾隆六到香雪海,曾寫下13首詩,其中五首篆刻成詩碑立在香雪海,可惜四塊已漫滅,現僅存的一塊豎立在“梅花亭”西側。“梅花亭”為蒯祥的傳人所建,具有極 高的藝術價值。(蒯祥是毗鄰光福的胥口人,因設計和建設天安門和故宮而名揚天下)。《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對鄧尉玄墓山的梅花亦做了描述。《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林黛玉和賈寶玉在妙玉房內品茶時有這么一段對話,黛玉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流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瓮一瓮,……”。由此可見光福歷代名人薈萃,梅文化底蘊深厚,堪稱華夏之最。

名勝

玄墓山列群峰懷抱之中,臨太湖之汪洋,山腹中有聞名遐邇的古剎天壽聖恩寺(俗稱聖恩寺)。寺院群閣巍峨,殿宇壯嚴。
唐玄宗天寶年間(734~756)建天壽寺。南宋寶年間(1253~1258)建聖恩寺。當時兩寺並存,曾被闢為上下道場。元代天順元年(1328)朝廷賜額為聖恩禪寺。元至正初,天壽寺的建築毀於火災,寺隨之而衰敗。元至正九年(1349),江南名僧千岩和尚的高足萬峰和尚,從杭州入吳,卓錫玄墓山,重興佛寺,並創建萬峰道場,不久便成為江南名剎。後人為了紀念萬峰和尚,曾將玄墓山叫作萬峰山,將寺也叫作萬峰寺。明洪武九年(1376)建造觀音閣、構法堂、大殿、塔院、齋廚,並鑄鐘立鐘樓。明正統八年(1443)朝廷正式賜額為天壽聖恩寺,俗稱聖恩寺。據原《光福志》記載,聖恩寺鼎盛時期,譽滿全國。內有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還元閣、白衣閣、供佛閣、印經樓、祖師殿、觀音閣、大悲堂,大法堂、四宜堂、拈花堂、御碑亭,三塔院,碧熾軒,鐘樓,五十三參,方丈墓,寮庫,山門等眾多建築,共有殿宇房屋五千零四十八間,畫棟飛檐,煞是壯觀。寺僧三百餘人,僧田三百餘畝,以及竹林,茶園等地,為全國五大名剎之一,並成為佛教禪宗“臨濟宗”三峰派的中心。當時曾有“禪宗莫盛於臨濟,臨濟之禪莫盛於三峰,三峰之禪莫盛於聖恩”之說。
聖恩寺依山而築,錯落有致,殿堂成群,結構完整,是當時國內數一數二的寺廟古建築。聖恩寺前是一座青石、花崗石混建的山門石坊。石坊系明建清修。坊上部真書“聖恩禪寺”匾額,兩邊裝飾成壺門狀物。上、下坊部雕有雲龍、獅子滾繡球等飾物,鐫刻精細,主柱由花崗石鑿成,刻有一幅對聯,上聯為“天壽無疆,萬里山河宏壽域”,下聯為“聖恩普及,眾生今古沐恩光。”
進山門,是面闊五間的天王殿。據《浦起龍記》云:天王殿為乾隆年間(1736~1795)重建,又經同治年間(1862~1874)重修。殿牆嵌石碑三塊。一塊是崇禎七年(1634)蘇州吳縣知縣楊雲鶴所立《天壽聖恩禪寺常住田免役碑》,還有兩塊分別是清順治十八年(1661)和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所立,字跡皆漫漶難辨。天王殿氣勢不凡,彌勒佛端坐中央,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分站兩旁,莊嚴威武。五間大雄寶殿在天王殿後的山坡旁。大雄寶殿的創建年代與天王殿相差不遠。殿前3株古柏,樹高均有二十來米,最粗樹圍有5.20米。相傳為晉代之物,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歷史。至今,棵棵英姿挺拔,蒼鬱蔥蔥,此殿後牆上亦有一塊石碑,是明正統八年(1443)九月十九日禮部僧錄司給原白馬寺住持道清的札符石碑。準其到聖恩寺當住持的符碑文。碑高160厘米,寬77厘米。凡此種種均可為古剎聖恩寺的歷史佐證。
座落在聖恩寺東北角的鐘樓氣魄雄偉,樓中原有一口洪武九年(1376),僧奕持募鑄的千斤大鐘。鍾里有金銀首飾石片之露,鐘錶鑄陰文小楷全部《法華經》,僧性愍所書。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臭名昭著的嚴嵩仗權攫去。明萬曆年間(1573~1619),旭曉和尚到四川募銅萬斛,重新鑄成一口八噸重的大鐘,鐘上仍鐫有一部六萬多字《法華經》,有一撞一聲一部經的偈語。鐘聲宏亮,傳說,響聲遠傳三洲(湖州、蘇州、常州)。
有著顯赫聲望,歷史悠久的聖恩寺,收藏了許多歷代的文物珍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二次南巡到蘇,慕名前往玄墓山聖恩寺,84歲的住持濟石大師率眾僧出寺迎候。康熙興致勃勃,上山觀梅,夕陽在山,花光掩映,“上情甚歡”,御書“松風水月”四字,並賜黃金二百兩。夜宿聖恩寺四宜堂中。“松風水月”碑寬41厘米,長96厘米,四周淺刻龍紋,中間有篆書“宸瀚”兩字。“松風水月”四個字勻布碑中間,字型清新秀潤,筆力遒勁,此碑是一塊上乘的書法藝術石刻,現收藏在司徒廟碑廊內。1699年,康熙再次來到聖恩寺,僧濟志率眾僧迎候。1707年,康熙再度南巡,重遊聖恩寺,不勝感慨,賞賜頗豐。康熙五十八年(1719),步入暮年的康熙皇帝回憶起當年駐蹕聖恩寺的往事,不勝感念。看北國隆冬時節,思江南早梅正待綻放,禁不住思念心切。於是,頒旨賞賜聖恩寺帑金一千兩,念珠一千五百零一掛,僧衣、僧帽、僧鞋、僧襪各一千五百零一副,並“特旨欽命”派專人護送到聖恩寺。贈賜儀式十分隆重,所有費用,均由朝廷一併開銷。後乾隆六次到過玄墓山聖恩寺。當地民間流傳著乾隆帝到聖恩寺尋找他養身父親的傳說,聖恩寺地藏殿內方磚上至今還留有一雙膝蓋印,相傳就是乾隆帝當年跪拜他父親時留下的遺蹟。
寺內之勝地是還元閣,位處聖恩寺最高層,閣中原有眾多珍貴文物、典籍,現已散佚。所藏寶鼎邾公鍾尤為珍貴。邾公鍾是周代的一種樂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鍾雖不大,高只有一尺左右,且古色斑斕,但卻是一件國寶。鍾四周有三十六顆突起的乳頭,能分別敲打出三十六種不同的音響,故又名乳子鍾。鍾通體鏤有銘文,銘文為籀篆,被視為鎮山之寶。相傳此鍾系周宣王時太史所造,是一座極為稀有的文物。現保存在南京博物館內。
寺後有一方奇石,當地人喚它叫“喝石”。相傳當時寺內開鑿一口井時,突然一方巨石從山上墜下,千鈞一髮之際,被住持萬峰和尚一聲吆喝喝住,故為“喝石”。寺西南有一股清泉名八德泉,終年泉水潺潺不息。因泉流形如佛珠,故又叫佛珠泉。泉水味甘甜,煮後有異色,當年當地蠶農取其繅絲,絲光尤為明潔亮麗。寺後另有一方奇石,其形嶙峋,崢嶸迭出,與山體相連,雖自然天成,卻又似人工雕鑿,這就是聞名於世的稀有珍品天然假山奇石,俗稱“真假山”。此石於明天順年間(1457~1464),在土中露出,敲之發出錚錚之聲,將它剔洗潔淨後,玲瓏透剔,似一座天然的小假山,故名“真假山”。隨著年歲的流逝,據說小假山被山泥淹沒,直至清康熙十七年(1679)夏,一次山洪大發,小假山被山洪沖洗,再次顯露出土,細觀之,奇石上露出石湖盧熊所題的“神獅山岫、海涌門、汲硯泉、涵輝洞、峭壁岩、螺髻峰、流雲洞、凌空橋”等八景。王漁洋《鄧尉竹枝詞》有詩云:“綠黛遙浮玉鏡間,峰巒千疊水彎環。居人卻厭真山好,玄墓南頭看假山。”民國六年(1917),著名的戊戌維新人物康有為去玄墓攬勝,亦興然為“真假山”揮毫題寫“壽洞”兩字,並作詩抒懷。
聖恩寺為吳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以來,聖恩寺恢復迅速,石坊、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蘭殿、祖師殿、齋堂等建築物相繼修復,雄偉的鐘樓依然矗立山腰。每年正月初九“天生日”,有成千上萬人云集這裡,舉行盛大慶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