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漕憲①施公②,貌 奇③醜,人 號④為“缺不全”。初 仕⑤ 縣尹⑥謁上官,上官 或⑦掩口而笑,公 正⑧ 色⑨曰:“公以某貌醜耶?人面獸心,可惡耳。若某,則獸面人心,何害焉!”
譯文
施世綸的面容相當醜陋,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缺不全”。他剛上任縣尹的時候去拜見上司們,有的上司見了他的尊容忍不住掩口發笑,他卻嚴肅地說:“你笑是因為我的貌醜嗎?人面獸心,才是可惡的。像我這樣的獸面人心,有什麼不好嗎?”
解釋
①漕憲:漕指漕運,即水道運輸;憲是對高官的敬稱。
②施公:即施世綸,官至戶部侍郎,總督漕運。
③奇:相當,極其。
④號:稱為。
⑤仕:上任。
⑥縣尹:縣官。
⑦或:有的。
⑧正:嚴肅。
⑨色:面色。
歷史記載
施世綸(?—1722),字文賢,是渡海降服台灣的清大將施琅之子,1685年以“蔭生”(靠父親功勞獲得秀才頭銜)出任泰州知州。
施世綸在任上執法嚴明,多破疑案,很快就被老百姓譽為“青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江南大水,淮安告急。兩名欽差帶了數十名隨從奉命前往運河泰州段監督堤工。這些人督堤工之餘喧騷驛站、肆意擾民,更有濫竽充數的濫官冗吏為非作歹,真是水患未除又遭“吏患”。施世綸立即上奏彈劾,對於不法的予以處罰。
同年六月,綠營裁兵,湖廣督標(為總督所統轄,相當於團長)夏逢龍帶頭髮動兵變,朝廷趕緊派兵進剿。大軍過處,一路禍害百姓。當這支官軍經過泰州時,施世綸在空曠地點準備好糧食、飼料之類的軍用物資,整齊堆好,同時部署州里的衙役民壯手持大棒夾道列隊,隨時準備彈壓。官軍不敢胡來,安靜的取了供給物資就走。施世綸真正保了一方平安。
康熙二十八年,由於在承修大運河京口段沙船發生遲誤,按照條例施世綸應該受到降級調用的處分。可是兩江總督傅臘塔上疏力保,說施世綸“清廉公直”,是個難得的好地方官。康熙皇帝特批留任。不久又指示提拔他為揚州知府。揚州是個商業城市,統治者認為當地民俗“好遊蕩”,施世綸也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改變民俗,得到好評。後來轉任江寧知府不久,他的父親施琅去世,按照傳統法律,施世綸應該立即去官回家“守制”三年。江寧的老百姓聽說了,紛紛到衙門口情願,請求留任。兩江總督范成勛上疏,提出施世綸深受百姓愛戴,是否可以允許他在任守制。但施世綸還是堅持離職,萬餘市民攔路挽留未果,人捐一錢,建“一文亭”以為紀念。
施世綸為父守喪未滿,母親又去世,又為母守喪。多年後才重新到北京吏部報到選官。大臣們都推舉施世綸為湖南按察使,可是康熙帝卻說:“朕深知施世綸廉明,但他遇事偏執,凡百姓和秀才訴訟,他必定偏袒百姓;窮秀才和富豪訴訟,他必定偏袒窮秀才。處事惟求得中,怎么可以這樣偏執。像施世綸這樣的,還是適宜於擔任財政方面的職務。”施世綸改任湖南布政使,從此以後不再擔任司法官職。
從康熙皇帝對施世綸的評論,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位“獸面人心”的法官的裁判特色了。後來施世綸官至漕運總督,死於任上。在江南民間廣為流傳施世綸的傳奇故事,被後人編為《施公案》,但大多與史實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