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犬斃鷹

獵犬斃鷹是蘇軾的著作《艾子雜說》中的一篇。《艾子雜說》與一般的笑話集或寓言集不同,集中既有寓言,也有幽默。不過,寓言也好,幽默也好,都屬“借古諷今”之作。

原文:

艾子有從禽之癖。畜一獵犬,甚能搏兔。艾子每出,必牽犬以自隨。凡獲兔,必出其心肝以與之,食莫不飫(yù)足。故凡獲一兔,犬必搖尾以視艾子,自喜而待其飼也。
一日出獵,偶兔少而犬飢已甚偶:遇,值。望草中二兔躍出,鷹翔而擊之。兔狡,翻覆之際而犬已至,乃誤 中其鷹,斃焉;而兔已走矣。艾子匆劇將死鷹在手:拿,嘆恨之次:中,犬亦如前搖尾而自喜,顧艾子以待食。
艾子乃顧犬而罵曰:“這神狗猶自道我是哩!”

翻譯:

譯文

艾子有打獵的癖好。養了一條獵犬,很能抓兔子。艾子每次出獵,必定牽狗跟著他。凡是獵得了兔子,
必定剖出兔子的心肝給它,它的食物沒有不足夠的。所以凡是抓到一隻兔子,那狗必定搖著尾巴看著艾子,自覺得意而等待它的食物。
一天出獵,碰上那天兔子少而狗已經很餓了。望見草叢中兩隻兔子躍出,鷹飛過來襲擊兔子。兔子狡猾,閃 躲翻滾之時狗也已經趕到,狗失誤咬中了他的鷹,鷹死了;兔子已經脫逃了。艾子慌忙拿了死去的鷹在手裡看,正處在嘆息和憤恨之中,那狗還像以前一樣地搖著尾巴自覺得意,看著艾子等待食物。艾子於是看著它罵道:“這蠢狗還以為我說它對哩!”

註解:

從禽之癖:打獵的癖好。
從:追逐。
搏:捕捉。
出:掏出。
飫:飽食。
偶:遇,值。
匆劇:急忙。
次:中間。
走:逃脫。
足:足夠。
食:食物。
神:蠢。
裏:里,象聲詞,哩

導讀:

犬與鷹,都是艾子狩獵的工具。獵犬斃鷹,是艾子嘆息和憤恨,本在情理之中。獵犬“誤中其鷹”,固然是獵犬的錯,難道主人就沒有責任嗎?獵犬“如前搖尾而自喜,顧艾子以待食”一句中“如前搖尾”,活畫出獵犬痴情與主人賞賜的動物本性,真讓人哭笑不得。

《艾子雜說》

簡介

蘇軾(著)
《艾子雜說》,傳宋蘇軾撰。共三十九則,據明《顧氏文房小說》本全錄。
《艾子雜說》與一般的笑話集或寓言集不同,集中既有寓言,也有幽默。不過,寓言也好,幽默也好,都屬“借古諷今”之作。

作者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