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袋料栽培

猴頭袋料栽培

猴頭袋料栽培,猴頭,又名猴頭菌,蝟菌。是我國有名的一種食藥兼用菌,猴頭屬中溫變溫性真菌,菌絲體最適生長溫度範圍22——24℃,子實體生長階段以18——20℃最佳。袋料栽培時菌絲體生長階段對空氣濕度要求不嚴,子實體生長階段要求空氣濕度85%——90%。生產上只要滿足上述溫濕度條件即可組織周年生產。

要點

1 培養料準備
1.1 棉籽殼78%、麩皮20%、蔗糖1%、石膏1%。
1.2 玉米芯78%、麩皮20%、蔗糖1%、石膏1%。
1.3 棉籽殼40%、木屑30%、麩皮25%、玉米粉2%、石膏粉1%、蔗糖1%、磷酸二氫鉀1%。
生產上可根據原料供應情況及生產規模選擇其中之一準備原料。要求原料要新鮮無霉變。原料準備好後按比例混合均勻,然後加水拌勻,使含水量在60%——70%,pH值在4.50——6.50(考慮到在日後培養過程中培養基會逐步酸化,因此,此時的pH值最好是6.50)。然後悶30分鐘左右即裝袋。注意的是如採用配方二時,玉米芯需粉碎成黃豆粒大小,提前一天用水浸泡,使之充分吸水泡透,使用前撈出瀝去多餘水分後再和其他料拌勻。
配製好的培養料不可堆積時間過長,尤其是高溫季節,否則會發酸變質不能使用。
2 裝袋、滅菌、接種
2.1 裝袋 培養料配製好後即裝袋,塑膠袋規格35厘米X17厘米X0.05厘米,高壓滅菌時選用聚丙烯袋,常壓滅菌時可選用聚乙烯袋。每袋裝入乾料約450克,要求裝填鬆緊適宜。裝滿後套上硬塑膠頸圈,蓋上蓋子。此時應檢查塑膠袋、頸圈、蓋子等有無破損,如有則需更換。
2.2 滅菌 滅菌分常壓滅菌和高壓滅菌,常壓滅菌於常壓下滅菌12小時,高壓滅菌於1.50千克/平方厘米下保持2小時。滅菌結束後取出料袋,再檢查一遍有無破損和進水袋後搬入接種室接種。
2.3 接種 當料袋溫度低於30℃時開始接種。接種採用在接種箱內於無菌條件下接種。為縮短發菌時間,採用兩頭接種,即在袋口接一處,在袋底打穴接一處。接完後迅速蓋好蓋子,用膠帶或專用封口膜封嚴穴口。全部料袋接完後貼上標籤送入養菌室培養。
3 發菌期管理
3.1 溫,濕度管理,通過灑水、遮陰、通風等手段控制室溫在22——24℃,濕度70%以下。
3.2 光照管理,由於猴頭菌絲體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照,故養菌室需遮光保持黑暗以利菌絲生長。
3.3 其他管理移入養菌室約3——4天后,菌絲已開始吃料,此時要檢查一遍有無污染現象,通過檢查挑出被污染料袋。此外,還要檢查有無老鼠等的危害。
4 子實體發生期管理
經過約25——30天左右的培養,菌絲已長滿料袋或即將長滿料袋,這時通過通風、換氣可將養菌室溫度降至20——22℃,並取掉遮光物增加散射光進行刺激,再過7天左右料面上開始出現菌蕾時可把菌袋移入出菇棚或調節養菌室溫度至18——20℃,拔去蓋子,取掉頸圈出菇。此時要保持空氣相對濕度85%——90%,增加散射光照,並注意適當通風換氣,這樣經15天左右子實體即可成熟採收。
5 採收
當猴頭子實體直徑有5——10厘米或九成熟時即可採收。採收用時小刀割下菇柄,留茬1——2厘米以利再生。採收後繼續加強水分、溫度、濕度管理,約經10天左右時間又會長出新的子實體來。一般每個菌袋可采三潮,生物轉化率60%——80%。

關於猴頭

猴頭,又名猴頭菌蝟菌。是我國有名的一種食藥兼用菌猴頭中溫變溫性真菌,菌絲體最適生長溫度範圍22——24℃,子實體生長階段以18——20℃最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