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面石櫟

猴面石櫟

猴面石櫟,別名是猴面石櫟,是殼斗科柯屬的植物。分布於寮國、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400米至1,900米的地區,常生於沿溪谷以及小河兩岸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被子植物門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所屬卷

猴面石櫟猴面石櫟
:Lithocarpus Bl

所屬科

:Fagaceae

中文名

:猴面石櫟

文獻來源

:Lithocarpus balansae(Drake)A. Camus(1932); Barnett(1943-44); A. Camus(1952-54); 徐、任(1976)*.
Quercus belansae Drake del Castille(1890); Castanopsis balansea Schottky(1912); Pasania balansae(Drake)Hiek. et A. Camus(1921); et in Lecte. (1930).

描述欄位

喬木,高達30米,胸徑50厘米。小枝灰褐色,平滑無毛。葉皮紙質至薄革質,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3-)18—35厘米,寬(5-)7—13厘米;頂端漸尖或短尾狀,基部楔形,全緣,葉面亮綠色,背面灰綠色,兩面無毛,葉面側脈微凸起,背面顯著凸起,10-11對,二次側脈明顯;葉柄長2—2.5厘米,無毛。雌花序每3-5朵雌花簇生。果序長12-15厘米,軸無毛,散生白色皮孔。殼斗全包堅果,扁長橢圓形,長徑5—10厘米,短徑3-5厘米,壁厚0.5-1厘米,無毛。殼斗內有堅果2—3個,近球形,高徑均約3.5厘米,全部與殼斗壁結合。

分布及生境

:產金平屏邊等地,常生於海拔430—1300米濕潤森林中。越南亦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