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xiāo】◎ 古同“虓”,虎怒吼聲。
◎ 犬叫聲。
◎ 古縣名,在今中國山東省。
詳細字義
【xiāo】
〈名〉
(1) 猛虎怒吼聲 [roar as a tiger]
猇,《說文》:“虎鳴也。”——《集韻》
(2) 又如:猇聲狺語(形容惡言叫罵)
(3) 古縣名[Xiao county]。在今山東省。如: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昌市內猇亭區)
詞性變化
【xiā 】
〈形〉
言語粗野 [vulgar]
兼之猇聲狺語,旦暮無休。——《紅樓夢》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於包切,音倄。《玉篇》虎欲齧人聲也。
又《集韻》一曰國名。
又一曰犬聲。
又《廣韻》許交切《集韻》虛交切,音哮。《集韻》本作虓。或作唬。
又《廣韻》胡茅切《集韻》何交切,音餚。義同。
又《廣韻》縣名。《前漢·地理志》濟南郡猇。《注》侯國。師古曰:今東朝陽有猇亭。
又《集韻》吁嬌切,音鴞。《前漢·地理志注》蔡謩音鴞。
又《類篇》陳知切,音馳。義同。
又《集韻》夷周切,音由。《前漢·地理志注》師古:音於虬反。
字源演變
猇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
猇字字形對比:
神獸禺猇
《山海經》中還提到其他兩組四神搭檔。第一組是四海之神,東海之神禺猇、南海之神不廷胡余、西海之神弇茲、北海之神禺彊,其中北海之神禺彊也代替玄冥出現於四時之神中。這四神的形象跟句芒等四神的形象也大同小異,大都是人面鳥身,耳朵上戴著蛇,腳下踩著蛇,可見這四神其實就是句芒等四神的變體,也是四時之神。漢代緯書《龍魚河圖》中又出現另一套四海之王,而且各自還配了夫人,即東海君馮修青,夫人朱隱娥,南海君視赤,夫人翳逸寥,西海君勾丘百,夫人靈素簡,北海君視禹帳,夫人結連翹。
東海之神禺猇,人面鳥身,耳朵上戴著蛇,腳下踩著蛇。
《山海經·大荒北經》對於“禺彊”還有一種綜合的描述:“有儋耳之國,任姓,禺猇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彊。袁珂《山海經校注》
有儋耳之國,任姓,禺猇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彊 《山海經·大荒北經》
《山海經·大荒東經》云:“禺京處北海,禺猇處東海,是為海神
不廷胡余:南海之神不廷胡余,人面鳥身,耳朵上戴著蛇,腳下踩著蛇。大荒南經記載,“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赤蛇,曰不廷胡余。”弇茲:西海之神弇茲,人面鳥身,耳朵上戴著蛇,腳下踩著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