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植株高攀達3米。葉軸上面有兩條狹邊,羽片多數,對生於葉軸上的矩上,向兩側平展。距長約5毫米左右。端有一叢淡棕色柔毛。不育羽片長圓形,長8-15厘米,基部寬幾等於長,有1-1.2厘米長的柄,柄和羽軸被有短灰毛,兩側有狹邊,一回羽狀或幾為二回羽狀;一回羽片2-3對,互生,有短柄,不以關節著生,相距1-1.8厘米,長5-10厘米,掌狀分裂,中央裂片最長,基部心臟形,兩側有1-2片短裂片,葉緣有細尖鋸齒。主脈明顯,側脈纖細,從主脈斜向上,2-3回二叉分歧,直達鋸齒。葉堅草質或紙質,乾後綠褐色,兩面沿中肋及脈有稀疏短毛。能育羽片卵狀三角形,長尾頭,長8-12厘米,寬約10厘米,一回小羽片2-3對,互生,基部一對卵狀三角形,先端長漸尖,一回羽狀,基部有1-2對短裂片,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2厘米,寬約1-1.5厘米;頂部一片披針形,長5-7厘米,基部近心臟形,偶有1-2個匯合裂片。孢子囊穗線形,長3-4毫米,排列較疏鬆,褐色,無毛。
分布習性
產於福建(廈門)、台灣、廣東(梅州)、香港、廣西(百色)、雲南(河口)。生灌木叢中,海拔150米。日本、菲律賓、越南、南洋羣島都有分布。
植物特點
本種與海金沙L.japonicum(Thunb.)Sw.近似,但末回小羽片遠較狹長,能育羽片有不育的長尾頭。
參考文獻
狹葉海金沙LygodiummicrostachyumDesv.inBerl.Nat.Mag.V(1811)308;inAnn.Soc.Linn.ParisVI(1827)205;NakaiinBot.Mag.TokyoXXXIX(1925)182;Ogata,Ic.Fil.Jap.VII(1936)t.323;H.Ito,Fil.Jap.Illustr.(1944)t.489——Lygodiumjaponicumvar.microstachyumTard.-BlotetC.Chr.inFl.Indo-ChineVII,ii(1939)38——LygodiumpubescensKaulf.Enum.(1824)47——LygodiumdissectumDesv.inBerl.Nat.Mag.V(1811)308——Lygodiummicrostachyumvar.glabrescensNakaiinBot.Mag.TokyoXLI(1927)688.
功能用途
分類:醫藥
全草及孢子:微苦,涼。利尿消炎。用於淋證,石淋,燒、燙傷。
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藥材知識
藥名 狹葉海金沙漢語拼音 xiayehaijinsha
英文名 Small-spikedClimbingFer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LygodiummicrostachyumDesv.
歸經 膀胱經
功效 清熱利濕
考證 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
主治 泌尿系感染;泌尿繫結石;燙火傷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200m以下的灌叢、溪邊或溝谷中。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及孢子:味微苦,性涼。有利尿消炎的功能;用於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及燙火傷。
採收和儲藏 全草夏、秋季採收,孢子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功效分類 利尿通淋藥
性味 微苦;甘;涼
藥材基源 為海金沙科植物狹葉海金沙的全草或孢子。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鮮品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