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狷[漢語辭彙]

狂狷[漢語辭彙]
狂狷[漢語辭彙]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意: 1.形容人具有不拘一格,積極進取而又潔身自好的品性,也指具有如此品性的人 2.好高騖遠的人和拘謹自守的人,亦指具有如此品性的人。 今意:多在網路中使用,形容人氣質豪放不羈而行為有禮。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指志向高遠的人與拘謹自守的人。

《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則欲得狂狷者。狂者,進取於善道。狷者,守節無為。欲得此二人者,以時多進退,取其恆一。”

《孟子·盡心下》:“ 孔子 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獧乎!狂者進取,獧者有所不為也。” 焦循 正義:“此亦見《論語·子路篇》,獧作‘狷’。”

南朝 梁 任昉 《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臣素門凡流,輪翮無取,進謝中庸,退慙狂狷。”

明 黃綰 《明道編》卷六:“ 孔子 取狂獧,以其無利慾之心,便可以進道,非謂狂獧足以盡道。”

柳亞子 《哭仲穆》詩:“相逢乍憶過 江 年,狂狷殊途笑我顛。”

狂妄褊急。書疏中常用作謙辭。

《漢書·劉輔傳》:“臣聞明王垂寬容之聽,崇諫爭之官,廣開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論北邊事啟》:“伏惟特寬狂狷,不賜誅責,生死榮幸,無任感恩攀戀惶懼汗栗之至。”

宋 朱熹 《與陳丞相書》:“然 熹 之狂獧朴愚,不堪世用,明公知之,蓋有素矣。”

潔身自好。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昔狂狷華士……隱於海隅,而 太公 誅之。”

宋 葉適 《上西府書》:“伏念天子明聖……於是屢下直言之詔,招采山巖遁逸之士,狂狷樸野之人。”

清 姚鼐 《贈侍潞川》詩:“走昔少年時,志尚在狂狷。”

放縱,不遵禮法。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三》:“﹝ 禰衡 ﹞恃才倜儻,肆狂狷於無妄之世。”

宋 蘇軾 《上富丞相書》:“昔 范公 收天下之士,不考其素,苟可用者,莫不鹹在,雖其狂獧無行之徒,亦自效於下風。”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俄羅斯文學》七:“使讀者感覺他那些矯激的憤世嫉俗的狂狷行為,確是為環境所壓迫,不得不發的。”

指放縱而不遵禮法的人。

唐 李紳 《州中小飲便別牛相》詩:“從此別離長酩酊, 洛陽 狂狷任椎埋。”

指犯分跋扈。

漢 桓寬 《鹽鐵論·訟賢》:“引之不來,推之不往,狂狷不遜,忮害不恭,刻轢公主,侵陵大臣。”

《後漢書·李固傳》:“ 固 受任之後,東南跋扈,兩州數郡,千里蕭條,兆人傷損,大化陵遟,而詆疵先主,苟肆狂狷。”

1.

指志向高遠的人與拘謹自守的人。

《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則欲得狂狷者。狂者,進取於善道。狷者,守節無為。欲得此二人者,以時多進退,取其恆一。”

《孟子·盡心下》:“ 孔子 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獧乎!狂者進取,獧者有所不為也。” 焦循 正義:“此亦見《論語·子路篇》,獧作‘狷’。”

南朝 梁 任昉 《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臣素門凡流,輪翮無取,進謝中庸,退慙狂狷。”

明 黃綰 《明道編》卷六:“ 孔子 取狂獧,以其無利慾之心,便可以進道,非謂狂獧足以盡道。”

柳亞子 《哭仲穆》詩:“相逢乍憶過 江 年,狂狷殊途笑我顛。”

2.

狂妄

《漢書·劉輔傳》:“臣聞明王垂寬容之聽,崇諫爭之官,廣開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論北邊事啟》:“伏惟特寬狂狷,不賜誅責,生死榮幸,無任感恩攀戀惶懼汗栗之至。”

宋 朱熹 《與陳丞相書》:“然 熹 之狂獧朴愚,不堪世用,明公知之,蓋有素矣。”

3.

潔身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昔狂狷華士……隱於海隅,而 太公 誅之。”

宋 葉適 《上西府書》:“伏念天子明聖……於是屢下直言之詔,招采山巖遁逸之士,狂狷樸野之人。”

清 姚鼐 《贈侍潞川》詩:“走昔少年時,志尚在狂狷。”

4.

放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三》:“﹝ 禰衡 ﹞恃才倜儻,肆狂狷於無妄之世。”

宋 蘇軾 《上富丞相書》:“昔 范公 收天下之士,不考其素,苟可用者,莫不鹹在,雖其狂獧無行之徒,亦自效於下風。”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俄羅斯文學》七:“使讀者感覺他那些矯激的憤世嫉俗的狂狷行為,確是為環境所壓迫,不得不發的。”

5.

指放縱而不遵禮法的人。

唐 李紳 《州中小飲便別牛相》詩:“從此別離長酩酊, 洛陽 狂狷任椎埋。”

6.

指犯分跋扈。

漢 桓寬 《鹽鐵論·訟賢》:“引之不來,推之不往,狂狷不遜,忮害不恭,刻轢公主,侵陵大臣。”

《後漢書·李固傳》:“ 固 受任之後,東南跋扈,兩州數郡,千里蕭條,兆人傷損,大化陵遟,而詆疵先主,苟肆狂狷。”

相關閱讀

“狂狷”

《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狂”是指不拘一格,氣勢猛烈,蔑俗輕規。

(釋義:如果找不到“中行”的人為友,就與狂狷者交往。狂者敢做敢為,大有所為;狷者清高自守,有所不為。)

“狷”指潔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中國古人“狂”而進取,進取之途被堵塞,就要學會“狷”而自守。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狂狷是中庸之道的進守辯證。

朱熹的解釋是:“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餘。"(《論語集注》)意思是狂者有很強的進取心,但實際上能力不行,簡單說就是志大才疏;狷者沒有那么高的志向,但很老實本分,潔身自好,不跟周圍人同流合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