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19 《治理黃河》

特19 《治理黃河》

特19 《治理黃河》是1957年12月30日由郵電部發行的郵票。全套面值0.24元,設計者是孫傳哲。

郵票圖案

特19 《治理黃河》 特19 《治理黃河》
特19 《治理黃河》 特19 《治理黃河》
特19 《治理黃河》 特19 《治理黃河》
特19 《治理黃河》 特19 《治理黃河》

郵票信息

志編號 特19
版別 雕刻版(無背膠)
名稱 治理黃河
全套枚數 4
發行日期 1957-12-30
全套面值 0.24元
全套售價 0.24元
發行機構 郵電部
印製機構 中國近代印刷公司
雕刻者 高振宇、宋廣增
設計者 孫傳哲
整版枚數 84(7×12)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4-1 示意圖 0.04 44.5×22 P14 800
4-2 電力 0.04 44.5×22 P14 800
4-3 航運 0.08 44.5×22 P14 1000
4-4 灌溉 0.08 44.5×22 P14 1000

郵票介紹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上源卡日曲出青海省巴顏喀喇山脈各姿各雅山麓,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九個省(自治區),在山東省北部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萬平方公里。黃河水系基本上介於陰山與崑崙山——秦嶺兩大山系之間,幹流從上游到下游的流向,就像一個巨大的“幾”字形。黃河有洮河、湟水、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支流。內蒙古河口鎮以上為上游,流經高原峽谷,水流較清;河口鎮和河南孟津之間為中游,穿行黃土高原,含沙量增大,水色渾黃;孟津以下為下游,流入華北平原,水流緩慢,泥沙淤積,兩岸築有大堤,成為高出於地面的“地上河”。
黃河因河水顏色渾黃而得名。戰國末期稱為“濁河”。西漢初年始稱“黃河”,《漢書》有“使黃河如帶,泰山如厲”的記述,但仍未被普遍採用。直至宋代,“黃河”名稱才被廣泛使用。
黃河的年平均流量是1482億立方米,有記載的最大流量是1881年在潼關附近測出的,每秒鐘達3萬立方米。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平均每立方米的河水含沙量達37公斤,暴雨時最多超過600公斤。孟津附近每年輸往下游的泥沙達16億噸之多,占全國外流河總輸沙量的60%。如果這些泥沙用載重4噸的卡車運送,每天裝載110萬次,也要一年才能運完。黃河中的泥沙進入下游,由於水流緩慢開始沉積,每年約有4億噸淤積在河床之中,年平均升高率約10厘米。據記載,1922年洛陽附近的河床升高達22厘米。這樣年復一年,泥沙不斷淤積,致使下游地段有的河床高出堤外地面10米以上。
黃河也是“中國的憂患”,從春秋時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至1949年的二千多年間,下游決口1500多次,其中重要改道26次,水災波及範圍北至天津,南達江蘇和安徽兩省北部,泛濫、淤積面積達25萬平方公里。新中國成立後,開始了對黃河的真正治理工作。1952年10月30日至10月31日,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發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1955年7月18日,國務院第15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的報告》的決議。綜合利用規劃包括遠景計畫和第一期計畫兩部分。從此,中國人民不僅要實現幾千年來盼黃河水清的願望,而且還要利用它,做到水土保持、大面積灌溉、大量發電和利於航運,真正把害河變成利河。
1957年12月30日,為了宣傳治理黃河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一套《治理黃河》特種郵票,全套4枚。孫傳哲設計。雕刻版。高振字、宋廣增雕刻。齒孔14度。無背膠。郵局全張枚數84(7×12)。北京中國近代印刷公司印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