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又稱為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主要發生在結腸黏膜層的炎症性腸病,以潰瘍糜爛為主,主要累及直腸、乙狀結腸黏膜,向上擴展可至左半、右半結腸,甚至全結腸和迴腸末端。本病多見於青、中年,其主要的臨床表現有血性粘液便、腹痛、腹瀉、里急後重等。本病可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症狀
臨床表現:多數起病緩慢,可為持續或呈活動期與緩解期交替的慢性過程,起病急驟者占5%左右,病情發展較快,全身中毒症狀嚴重,併發症多見,死亡率高。其餘經治療後緩解者進入慢性過程。慢性病例亦有病情突然加劇的可能。輕重懸殊是本病的重要特點。
主要症狀
主要症狀是糞便內有膿、血或黏液。可表現腹瀉與便秘交替,一般每天腹瀉2~4次,為混有血和黏液的糊狀軟便,嚴重者每天腹瀉10~30次,為血水樣便。腹部可出現陣發性結腸痙攣性絞痛,多局限於左下腹或下腹部,疼痛後即有便意,排便後疼痛可暫時緩解。還可有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腹脹和下背部疼痛。腹部除壓痛外,還可伴有腹肌緊張,腸鳴音亢進,可觸及硬管狀的降結腸或乙狀結腸。直腸指檢常有觸痛、肛門括約肌痙攣。
腸道併發症:多見於重型和爆發型病例。
(1) 中毒性結腸擴張:在急性活動期發生,發生率約2%,多發生於乙狀結腸或橫結腸,誘因有低血鉀、鋇灌腸、使用抗膽鹼能藥物或鴉片類藥物等。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症狀明顯,伴腹脹、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數增多。X線腹平片可見腸腔加寬、結腸袋消失等。易並發腸穿孔。死亡率可達10%~50% 。
(2) 腸穿孔:發生率1.8%左右,多在中毒性結腸擴張基礎上發生,引起瀰漫性腹膜炎,出現膈下游離氣體。
(3) 大出血:指出血量大而需要輸血治療者,其發生率為1.1%~4.0%。除因潰瘍累及血管發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症亦是重要原因。
(4) 息肉:發生率10%~80%,常稱這些息肉為假性息肉。息肉好發生在直腸,也有人認為降結腸及乙狀結腸最多,向上依次減少,其可隨炎症的痊癒而消失,隨潰瘍形成而破壞,長期存留易癌變。
(5) 癌變:發生率5%,多見於病變累及全結腸,幼年起病和病史超過10年者。
(6)其他併發症還有關節炎,發生率11.5%左右,皮膚黏膜病變、眼部病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