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櫃寺-渡江亭

簡介

爐櫃寺-渡江亭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坐落在濠江區馬滘街道、濠江大橋南岸右側,濠江海峽西岸。這是一座構建奇特的廟宇,坐西南面東北,占地僅有幾十平方米,空間雖狹小,卻濃縮了多處建築史上的奇蹟,令無數遊人拍手稱奇。
據說爐櫃寺-渡江亭在宋代便已形成,由濠江江面一處小沙堆上搭建的小竹寮演變而來。這也是濠江區十大怪之一“亦寺亦亭同一宅”的著名景點——“爐櫃寺-渡江亭”。

奇特

爐櫃寺-渡江亭這座建築物的奇特主要在於:建築不用木料,用石作梁以鐵當角,奇特之一也;形如爐櫃(鼓風箱),雖無窗,但左右各開一門無裝門扇,空氣對流作用甚佳,冬暖夏涼,奇特之二也;當遭遇颱風天氣,周邊內澇嚴重,爐櫃寺卻滴水不進,奇特之三也;這座建築物既為江邊候渡之亭,內置有佛像又是祀佛之寺,它左門向西北,門匾日“渡江亭”,右門向東南,門匾日“爐櫃寺”,奇特之四也;寺內石柱刻有一副獨腳對聯,至今無人對出下聯,奇特之五也。

傳說人文

爐櫃寺-渡江亭既是供人祝禱庇佑的寺廟,亦寺亦亭同一宅。也是為人歇腳候渡的擋風蔽日處,其由來,在坊間一直流傳著神奇的傳說。而其中也有乏人文關懷。

爐櫃寺

爐櫃寺-渡江亭
據說爐櫃寺在宋代便已形成,由濠江江面一處小沙堆上搭建的小竹寮演變而來。當時濠江江面十分廣闊,由於長年累月受到沙土的沖積,江面上隆起多處小沙堆。小沙堆的存在給當時航行的船隻帶來了通行的障礙,尤其遭遇惡劣天氣時,航行事故頻發。傳說在江邊有一戶人家,住著爺孫倆人,靠在濠江捕魚維生。每當遇上暴風雨天氣,爺孫倆緊急上岸躲避風雨時,孫子總是指著某處小沙堆對爺爺說“爺爺,您看,那沙堆上站著一個穿白色衣服的人,手裡還拿著一隻瓶子”,一開始爺爺不以為然。可每次回來避雨時,小孩總會告訴爺爺自己看到的那一幕。爺爺越發覺得事情蹊蹺,覺得童言無欺,便把事情告訴了鄰里鄉親,從此這事便在鄉間傳說開來。根據小孩的描述,更有甚者斷言,一定是觀音菩薩顯靈,於是幾個村民自發地在其中一處小沙堆上搭建起了一個簡單的竹寮,供奉觀音菩薩,祈求平安。
1278年南宋皇帝趙昺即位不久,南宋小朝廷便敗退南方。在途經當時的達濠島時,人困馬乏,於是軍隊駐紮在島上。有一次,趙昺的母親楊淑妃過江,頓時狂風暴雨突起,海潮上漲,情急之下楊淑妃躲到供奉著觀音菩薩的竹寮躲避風雨。說來也奇怪,江面上其他的小沙堆瞬間被無情的海水淹沒了,唯獨楊淑妃所在的小沙堆隨著潮漲而浮起,才躲過一劫,楊淑妃暗想一定是觀音菩薩顯靈救了自己,隨後令人在小沙堆上建起一座像鼓風箱式的寺廟,名曰爐櫃寺,供奉觀音菩薩,供世人朝拜。從建寺以後,行駛在江面上的船隻便也相安無事,再沒有航行事故出現。

渡江亭

為什麼爐櫃寺後來又稱為渡江亭呢?隨著時間的推移,濠江里的沙土逐漸沖積,濠江的岸線往外延伸,原來爐櫃寺所在的小沙堆便和大陸連成一體,爐櫃寺也成了行人候渡的處所,於是人們把爐櫃寺也叫渡江亭。“爐櫃寺-渡江亭”建成後,不僅是出海漁民祈求平安的聖地,也是舊時潮汕學子上京考試揚帆的起點,必經之路。自此,便有了濠江區十大怪之一“亦寺亦亭同一宅”的著名景點——“爐櫃寺-渡江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