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7873.2畝(其中:水田1439畝,旱地6434.2畝),人均耕地4.64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46戶通自來水,有47戶飲用井水;有34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87%;有39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0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7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7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2戶,分別占總數的70%和51%。
該村到勐約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1輛,拖拉機23輛,機車2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39.2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39.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3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全村有1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2008年,該村經濟總收入892.5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04.13萬元,占總收入的82%;畜牧業收入87.33萬元,占總收入的15%(其中出欄肉豬613頭,肉牛32頭;林業收入10.17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3.9萬元,占總收入的1%;工資性收入0.88萬元,占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1680元。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8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3人(占勞動力的3%),在雲南省內務工29人,到雲南省外務工4人。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54戶,共有鄉村人口1784人,其中男性905人,女性801人。其中農業人口1769人,勞動力1397人。該村以漢族、景頗族為主,是漢、景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863人、景頗族855人、傣族5人。
到2008年底,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666人,參合率98%;享受低保11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勐約鄉衛生院,該村距離勐約鄉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0戶,占農戶總數的8%。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037平方米,擁有教師31人,在校學生154人;建有中學1所,距離中學1.5公里,在校學生70人。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4人,其中小學生154人,中學生70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4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111畝,一事一議籌資額38000元(人均22.42元),一事一議籌勞2550個(勞均2個),集體總收入25.5萬元,有固定資產175萬元,集體有收益56萬元。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2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2人,少數民族黨員36人,其中男黨員52人、女黨員10人。村委會由村支書兼村主任、副支書、副主任等組成。該村無團總支,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69人。
2006年,該村黨支部被中共隴川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被中共德宏州委評為建黨85周年實施“雲嶺先鋒”工程“五好”村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