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燕店村位於河南省鄧州市腰店鄉,村轄2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2184人、2665畝耕地。村黨總支下設1個農村黨支部、3個企業黨支部,共有黨員51名,其中企業黨員13名,外出務工黨員4名。近年來,村“兩委”積極探索農區工業化的新路子,建成南陽市首家村級糧油加工產業聚集區,規劃面積1000畝,入駐企業38家,年產值3.5億元。工業發展加快了城鎮化建設步伐,燕店中心集鎮占地2.25平方公里、輻射4個鄉鎮,入住商戶300餘家,日交易額20餘萬元。2008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6830元。燕店村黨支部連續5年被鄧州市委命名為“紅旗黨支部”,2006—2008年連續3年被河南省委命名為“五個好”村黨支部。工作成就
該村啟動工業園區和集鎮綜合規劃,著力打造融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流通於一體的產業聚集區。在工業園區發展上,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每年引進百萬元以上企業3家以上,不斷擴大園區規模;進一步最佳化企業發展環境,搞好企業用地、用工服務,支持、幫助企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完善工業園區功能配套,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動力,在企業組織開展黨員掛牌上崗、爭創技術標兵等活動,並著手制訂了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培育計畫,增強企業發展後勁。通過黨員幹部積極努力,我們成功地引進了鄭州迎合有機板材廠項目,目前已進入廠房施工階段;馮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主動聯繫小麥優良品種,推廣“公司+農戶”訂單農業,預計每市斤小麥可增收0.1元。在村級集鎮建設上,按照拉開框架、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提高品位的思路,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科學制定規劃,高標準地推進燕店中心集鎮建設。進一步拉開集鎮框架,在原有15條街道的基礎上,再次規劃建設2條街道,目前已順利完成房屋拆遷任務;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加快美化、綠化、亮化進程,做好道路硬化、彩磚鋪設、路燈安裝、風景樹栽植、下水道開挖、新村部建設以及髒、亂、差整治;進一步規范集鎮區域,不斷提升市場影響力和輻射度,不斷提高居民住宅小區的建設品位,逐步形成集行政服務區、工業集中區、商業貿易區、居民住宅區以及觀光農業區為一體的現代化新農村發展格局,切實增強集鎮載體功能,打造燕店集鎮新形象。燕店村黨員幹部思想認識水平進一步提高,加快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進一步高漲。下一步,我們將嚴格按照各級關於學習實踐活動的部署要求,抓實抓好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為燕店村走好農區工業化之路凝聚強大合力。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廠口村國土面積36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4297.5畝(其中:水田1955.34畝,旱地2342.16畝),人均耕地0.85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297.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237.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4畝;擁有林地1630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水面面積150畝,其他面積33243.5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占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機車85輛。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民族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農村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99.5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8.56 %。該村目前無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產業。擁有企業 25個。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73戶,共鄉村人口5179人,其中男性2569人,女性2610 人。其中農業人口 5111 人,勞動力354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 苗族 229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68人,占人口總數的 10.9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9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 14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1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2 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人,在校學生1195人,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中學生290人。全村建有文化站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126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3575.2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年末集體總收入 190.5萬元,有固定資產 60.5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14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9個,下設 2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58人,少數民族黨員9人,其中男黨員128人、女黨員30人。村委會由村支書:李志心等組成,下設中會、小村等9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 9個,共有團員 108 人。
人文地理
該村隸屬昆明市五華區廠口鄉,地處廠口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區28公里。東鄰新民村委會,南鄰沙朗鄉 ,西鄰富民縣,北鄰富民縣。轄界牌、太平哨、小村等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373戶,有鄉村人口5179人,其中農業人口5111人,勞動力354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591人。全村國土面積36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 14℃,年降水量67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4297.5畝,人均耕地0.85 畝,林地15000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430元。該村建有黨支部9個,共有黨員158人,少數民族黨9人,其中男黨員128人、女黨員30人。
明、清時屬沙浪里,清末為廠口堡,民國時屬北新鄉,1951年為廠口鄉,1958年為廠口管理區,1962年設廠口大隊,1984年三月設廠口鄉,2001年設廠口村委會。2004年9月為五華區廠口鄉廠口村委會。
新農村建設
該村隸屬昆明市五華區廠口鄉,地處廠口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區28公里。東鄰新民村委會,南鄰沙朗鄉 ,西鄰富民縣,北鄰富民縣。轄界牌、太平哨、小村等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373戶,有鄉村人口5179人,其中農業人口5111人,勞動力354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591人。全村國土面積36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 14℃,年降水量67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4297.5畝,人均耕地0.85 畝,林地16309 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430元。該村建有黨支部9個,共有黨員158人,少數民族黨員9人,其中男黨員128人、女黨員30人。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為車站所在地,建有集貿市場 1個。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