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燕京等處行尚書省為蒙古南下期間統治漢地的最高政府機構,治燕京(今北京),統轄金、夏故地,戶口、賦稅、刑法諸事皆屬之。亦稱燕京行台、中都行台。
燕京等處行尚書省的長官正稱為札魯忽赤(蒙古職名實為“中都行天下諸路也可札魯忽赤”),亦稱中州斷事官,由蒙古大汗派親信大臣坐鎮,以代表中央領導和監督漢地行政。
![元朝疆域](/img/8/0f8/nBnauM3XzUTNwMjM3IDMxQDN0MTM4ADM5ITMwADMwAjMxAzLyA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地區
原來的漢地世侯各憑實力占據地盤,大者如東平行台嚴實,“所統有全魏,有十分齊之三,魯之九,小者則一府、一州之地或有二侯;各世侯轄境往往犬牙交錯,行政區劃極其紛亂。經過調整,割出一些大諸侯如嚴實、張柔、史天澤等的部分轄地,同時也將一些鄰近州縣拔屬他們,又歸併了一些畸零州縣,基本上恢復了舊有的路、府建置。劃境的結果,增置了許多路、府,至窩闊台末年,燕京行尚書省所統有二十餘路。1236年,各路、府、州、縣遍置達魯花赤,位在地方長官之上。各地世侯的權力並沒有削除(這要到忽必烈罷世侯、行遷轉後才實現),但已受到限制,他們的行省、都元帥、節度使等五花八門的職名先後罷去,改為路、府總管及州、縣“軍民長官”、“次官”的統一官稱。
通過上述措施,蒙古統治者向著實現對中原漢地的直接統治跨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