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是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總面積2420.2平方公里,它的熱帶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動植物種群,以及整個森林生態都是無價之寶,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連片大面積的熱帶森林,深受國內外矚目。西雙版納地理位置特殊,是歐亞大陸至中南半島、南亞熱帶向北熱帶的過渡地區,它的北面有高原,南面有南亞熱帶,形成獨特的南亞季風氣候,加上複雜的地形和不同的地熱條件,又形成了多種氣候,交錯分布著多種類型森林。整個西雙版納有8個植被類型,11個亞型,高等植物有3500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99種。州內現有五片自然保護區,範圍達2400平方公里,在地圖上可以看到這些地名:勐養、勐侖、勐臘、尚勇、曼搞,其中勐養在景洪縣,曼搞在勐海縣,其餘都在荔臘縣。勐臘地區由於倖免於第四紀冰川襲擊,保存下古生代和中生代繁盛的蕨類植物、裸子植物30多種,它們被稱為一億年前的植物化石。在此,可欣賞到原生狀態的森林景觀。勐養是離景洪最近的自然保護區,當天可以來回。在路邊的勐養鎮,可以見到兩棵造型絕妙的榕樹,榕樹的一條氣根伸展出去,好像大象捲曲的鼻子,其他的氣根居然配合默契,構成了大象的身子和腿,更為奇特的是,勐養三岔河地區恰好是野象出沒的地方。科研人員為了觀測野象在勐臘保護區的縱深地段,於數十米高的樹上架起數百米長的鐵索鏈,讓人可在“空中”走動,便於追蹤觀測到野生動物的活動而不至於受到傷害。
保護目標
保護特有的熱帶季節性雨林
西雙版納自然護區熱量高,降水充足,東部多山多河谷,形成了局部濕潤環境,熱帶雨林有較集中的分布。保護區內的熱帶雨林屬季節性雨林類型,基本上保持了熱帶雨林的典型特徵,例如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以熱帶植物區係為主要組成種類的有龍腦香科、玉蕊科、紅樹科、露兜科以及其它一些科的熱帶屬,但優勢種不明顯,植物種類多,個體數量少。保護區內森林以高大喬木為主體,茂密而多層次;木質藤本植物豐富,附生、半附生植物常見;老莖生花和絞殺植物普通出現。樹木冬芽為裸芽,樹皮色淺而薄。保護區在最乾旱的3-4月間出現些熱帶雨林向季雨林過渡的生態特徵,例如高大喬木旱季換葉,上層林冠有短期的旱季季相變化等。
一.熱帶季節性雨林主要有
1.千果欖仁、絨毛番龍眼林乾果欖仁、絨毛番龍眼林,是滇南熱帶地區典型的季節性雨林之一。現有森林皆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這種森林過去曾稱為溝谷雨林,是季節性雨林中較濕潤的一個類型。
2.望天樹林
望天樹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望天樹林也是保護區特有的珍貴森林類型,分布範圍只有2平方公里左右,林內植物種類異常豐富。望天樹林高大挺拔,樹冠稀疏散生,互不連線。它是我70年代初在西雙版納發現的一種龍腦香科樹,是東南亞龍腦香科樹種中分布最北、海拔最高的一種,天然分布區有很大局限,應是重點保護的森林類型。
3.版納青梅林
版納青梅林是保護區新近發現的熱帶森林類型,呈小面積分布。 版納青梅林具有較典型的熱帶雨林特徵,樹冠常綠而茂密,參差不齊組成樹種繁多,林分層次結構複雜。林下灌木多為耐陰濕種類,林內藤本、附生、莖花植物較多。版納青梅林為稀有珍貴的森林類型,其發現和望天樹林一樣,對我國熱帶雨林的區系、發生和發展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已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劃入核心保護區。
此外,勐臘區曼東有-小片羯布羅香林,已栽植近90年,尚存94株,近年來加強了保護。雖為人工林,林下現已藤蘿纏繞,有一定的層次和空間鑲嵌,已具較濃厚的雨林色彩。
被列為保護區重點保護對象的還有困滿、龍帕、龍門等地以滇楠、龍果等為標誌的山地雨林。南沙河中段和關坪河附近以雞毛松為標誌的山地雨林,以及勐侖區以四數木、閉花木為標誌的石灰山季雨林,以及勐遠附近石灰山地的蓖齒蘇鐵原始群落。勐臘南貢山的山地苔蘚常綠闊葉林等。這些皆為保護區特有的類型,對我國熱區森林植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綠色的物種資源庫
建立自然保護區目的之一,是保護遺傳種質的多樣性。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約1300屬,占全國屬的40.8%;3500餘種,占全國種的13%。新中國建立以後,有關人士對采自西雙版納的標本進行研究,新發現的種類竟占全國新發現植物種類的80%,其豐富程度在我國植物區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據考察,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有孑遺植物(即第三紀時期的植物)30餘種,如雞毛松、天料木等;珍稀植物約134種,如大果杜英、縣洪地膽、寬唇姜等等。這些種類大部分為我國所特有,在自然保護上應受到格外重視。
此外保護區內已知可利用的資源植物約1500餘種,其中用材樹種16種,竹子及可編織的藤類25種,油料植物136種,芳香油野生資源62種,鞣料植物39種,樹脂、樹膠類32種,纖維類植物90多種,野生水果和花卉134種。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藥用植物資源也很豐富,治療心血管藥、麻醉藥、抗癌藥、浸提血竭的原料植物不斷被發掘和篩選出來。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已知藥用植物部139科、782種,占全國已知藥用植物總數的14.2%。
保護珍稀的動物種群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是野生動物的天地。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生物氣候類型、不同的地貌形態和森林環境,孕育了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成為我國珍稀動物的集萃區,在全國璀璨的自然保護區行列里格外引人注目。
西漢版納自然保護區在動物地理區劃上屬典型的熱帶區系成分。例如象科、長臀猿科、懶猴科等皆以本區為北界。整個保護區有哺乳動物102種,鳥類427種,兩棲動物88種,爬行動物63種,魚類100種。
哺乳動物共102種,占全國哺乳類總數的四分之一。我國絕大部分靈貓類和靈長類動物幾乎都集中分布在本保護區。亞洲象除南滾河保護區外,這裡已是我國最後的殘存分布區。據調查,全區有亞洲象170頭,印度野牛500頭左右。世界上有長臂猿7種,這裡特有的白頰猿,目前僅在勐臘和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可見,已不足70隻。已知鳥類427種,占全國鳥類總數的20.2%。按區系屬東洋界的鳥類316種。我國南方鳥類在華南區的分布以本保護區最為集中。這裡大多數鳥類羽毛嬌艷絢麗,多大型多彩的熱帶鳥類。
兩棲動物共38種,爬行動物有60種。兩棲動物中多疣棘蛙是新種,爬行動物中扁殼地龜是我國屬的新記錄。兩棲動物中主要的珍稀特有種有雙帶色螈,屬引螈目,本目我國僅此-種;黑蹼樹蛙四肢趾蹼發達,可在林中滑翔,故又名"飛蛙",全國僅發現於本保護區和海南,以林中害蟲為食;平胸龜,我國僅此-種,個體數量少,屬瀕危種;裸耳飛蜥,又名"飛",是中生代小型飛行蜥蜴孑遺種,能在林中滑翔,我國僅發現在本保護區;巨蜥,我國僅此一種,屬瀕危種,為國家保護動物,產於本區的巨晰體型大,身長可達2m;金花蟒,蛇類中個體最大的種,目前捕殺嚴重,種群岌岌可危,屬國家保護動物;其它還有兩棲類的滇南臭蛙、劉氏扁蛙、以及爬行類中眼鏡蛇等,均屬保護區的珍稀種。
西雙版納魚類有100種,特有率高,在全國獨一無二,如雙孔魚科、粒鮎科、刀鮎科都是僅分布於本保護區的特有科。保護區內魚類以鯉科占絕對比優勢,占總屬數的1/2強。從種類的豐富程度和組成的顯著特點看,西雙版納確實無愧於魚類基因庫之稱。魚類的珍稀種較多,雙孔魚在我國僅-屬一種;中國結魚,全國僅分布於瀾滄江及其大小支流,以本區最為集中,是西雙版納主要經濟魚類;花頰野鯪國內僅分布於西雙版納;叉尾鮎,是較大型魚類,有長達2m的個體,是西雙版納特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