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以熱帶海洋環境動力過程研究為主線,重點研究南海及其鄰近大洋海洋動力與生態回響及其氣候環境效應,發展以南海及其鄰近大洋為核心的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理論。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個快速發展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機遇的創新園地,是炎黃人實現幾千年藍色夢想、走向大洋深處的新的起點。

簡介

南海是我國走向深海科學研究的視窗和重要陣地。南海背靠歐亞大陸,面臨太平洋,瀕臨印度洋,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面積約356萬平方公里,分布著1000多個島嶼和礁盤,具有熱帶海洋、寬廣陸架、深水海盆和多島礁等環境特徵。南海不僅是我國管轄的面積最大的海域,同時也是我國唯一具有深海特徵的海域。在我國管轄的南海200萬平方公里範圍內水深大於500米的深水區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南海大面積深水的有利條件,前瞻性部署深海研究工作,既為未來南海的生物資源和深水油氣(水合物)資源開發、海洋工程建設和國防活動等提供保障,又為今後我國深海大洋研究建樹熱帶海域的範例。深海大洋不僅是人類了解地球亟待填補的空白,走向深海大洋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而且其對於未來國家安全和資源保障,在國防和經濟上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區域海洋學研究越來越受到國際海洋界的重視,而南海是熱帶區域海洋科學創新性研究的理想場所。
實驗室自2003年評估以來,在主管部門和依託單位的領導、支持下,全室人員圍繞國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瞄準熱帶海洋環境學科領域的國際前沿和發展趨勢,根據評估專家的意見,在學術委員會的指導下,勤奮工作,不斷進取,實驗室的各項工作保持著強勁的持續上升勢頭,其綜合實力、競爭能力和國內外的地位與影響在不斷提升。

機構特色

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利用實驗室的特色和優勢,其中包括在南海中尺度環流特徵綜合分析與研究的基礎上又融入區域海氣相互作用過程與海洋生物動力學,加強多學科的交叉滲透,開展原創性研究;遵循巨觀把握、微觀量化的學術思路,南海上層海洋動力熱力過程研究正在從定性、定量到走向預測;為深入研究南海深海環境演變,實驗室已把研究範圍拓寬至南海西邊界流與深水中央區,研究流域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對南海熱帶海洋環境尤其是熱帶典型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影響;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緊緊圍繞國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著力解決南海島礁系列重大海洋工程等建設中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既直接為海洋產業等部門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又豐富和發展熱帶區域海洋學體系 。

科研團隊

實驗室吸引了一批國內外優秀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和一批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人才,有17人在國際相關學術組織和本領域主要刊物任職。如今實驗室在讀研究生有11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54名,碩士研究生56名,博士後6名,先後共畢業博士35名,碩士47名,博士後出站6名 。

基礎設施

擁有1800m2的實驗和辦公場所,新增了近2327多萬元的儀器設備,實驗室的公用平台得到較大幅度提升。實驗室已成為我國熱帶海洋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國內同領域中起帶頭作用 。

學術交流

實驗室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也在不斷提升,參與了國際氣候研究計畫(WCRP)等多項研究計畫,主(承)辦8次國際及雙邊學術會議,有141人次應邀參加國際會議並進行學術交流,14人次應邀作大會特邀或主題報告 。

成果展示

2004年至2008年期間,實驗室圍繞優勢研究領域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68篇,SCI檢索論文169篇,出版著作17冊(其中9本為參與編寫的專著和外文書刊),獲省部級獎4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其中王東曉、王啟、蔡樹群、方國洪、李榮鳳、甘子鈞、齊義泉等,完成的科研項目“熱帶海洋變率及其氣候效應”獲2007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黃良民、錢培元、王文雄、黃小平、唐丹玲等完成的項目“南海區域海洋生物種群多樣性與生產機制”獲200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王東曉、袁叔堯參加“我國新一代海洋實時觀測系統(ARGO)—大洋觀測網試驗”項目獲2007年度國家海洋局海洋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黃小平、陳清潮、王華節、黃良民、陳楚群、張喬民等,完成的科研項目“珠江口海域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技術研究”獲2005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在熱帶海洋年際變率與南海氣候、南海環流系統主要動力過程的特徵和演變機理、熱帶海洋動力過程的生態效應與華南近海環境、南海典型海域生態過程與環境效應和南海區域套用海洋學領域取得一批有重要影響和創新意義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豐富和發展了熱帶區域海洋學理論體系,而且有效地解決了南海海洋環境觀測與分析預測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為提升我國在熱帶區域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國際學術地位,優先部署深海海洋研究方向和力量,為國家全面經略南海、開拓深海研究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實驗室人員在氣候變化與預測計畫CLIVAR等10個國際學術組織中任職,實驗室人員分別任<<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and Management>>、<< J. Atmos. Ocean Sci. >>、<、<< Geomatics, Natural Hazards and Risk >>、<< Advance in Space Research>>等多個國外刊物編委。
2011年,在實驗室全體員工的努力下,終於成功申請升級為國家重點實驗室。

未來願景

實驗室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實驗室擬通過這次評估,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繼續發揚優勢和特色,努力解決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力爭在南海深海環境研究上有較大突破,在為深海環境觀測與資源開發、南海島礁重大工程建設、熱帶海洋與氣候相互作用等方面作出更大貢獻。把實驗室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繼續在國內保持領先,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熱帶邊緣海海洋學研究基地之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