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玉村

熙玉村位於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鎮,這裡丘陵地區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熙玉村幅員面積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54畝;人口2231人。依託生態農業示範園,建設筍用竹種植帶、經濟生態林帶、水果種植帶三大產業帶發展的規劃,

基本信息

熙玉村位於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鎮,這裡丘陵地區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熙玉村幅員面積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54畝;人口2231人。熙玉村因地制宜,通過規劃引導、資源整合、機制創新、服務扶持等措施,依託生態農業示範園,開展土地流轉,規模種植筍用竹、經濟生態林和各類水果,推進由單一的傳統農業向一、三產業相結合發展。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確定了熙玉村以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為重點,依託生態農業示範園,建設筍用竹種植帶、經濟生態林帶、水果種植帶三大產業帶發展的規劃,以集賞花品果、生態觀光、休閒旅遊為一體發展,通過規劃引導促進土地流轉,實施規模經營,實現一、三產業的有機結合和良性互動,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為充分發揮生態農業示範園作為科技推廣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葛仙山鎮建立了農業承包契約管委會、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土地向業主集中工作組。駐村幹部和農技員入駐園區,農牧局還派出4名農技幹部定點聯繫、跟蹤服務,根據農時季節需要主動傳授農科技術,提供產業發展信息,免費指導園區規劃,吸引業主進行土地規模經營,引導鼓勵加快發展。市、鎮兩級每年都組織開展各類科技培訓8—10期,總計培訓1200餘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10000餘份,並組織農技專家、技術人員定期不定期地到田間地頭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市上還撥出專款建起了果樹新品種母本園,對使用果樹優質種苗的農戶予以補貼,鼓勵農民採用新技術、新品種。先後引進推廣了32個果樹新品種。
熙玉村整合資源,聚集效益改善發展環境。在規劃的指導下,市、鎮、村三級通過投資項目的政策傾斜,把各種支農手段、資金整合起來實施扶貧開發工程,並多渠道籌資,先後投入1200多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退耕還林2527畝,配套荒山造林380畝,建經果林850畝;多方籌資120萬元,共改造道路7.89公里,業主建設旅遊環形路3.4公里;總計投入522萬元,完成坡改梯827畝,建微水治旱蓄水池112口,整治山坪塘12處,排灌溝渠6.51公里,提灌站5處,建成滴灌示範區100畝。政府在熙玉村引導性投入,鼓勵帶動業主滾動投入社會資金達1500餘萬元,推進熙玉園區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條件,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熙玉村已引進業主26 家,流轉土地6284畝。其中,經營土地400畝以上的4家,200—400畝的9家,200畝以下的13家,帶動農戶1003戶。在熙玉村的帶動下,葛仙山鎮水果種植面積發展到1萬餘畝,其核心區規模種植面積達7313畝。水果規模種植已成為熙玉村十分重要的支柱產業。熙玉村突出抓住小水果種植和鄉村旅遊兩個龍頭,以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該村圍繞打造小水果基地和食用竹基地,成片種植了梨、桃、李、楊梅、枇杷、雷竹、麻竹等18個優質水果和食用竹品種,並註冊了熙玉牌水果品牌。去年水果收入達2000餘萬元。同時,熙玉村還依託規模種植打造的獨特自然景觀和優越的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建起了16家上檔次的“農家樂”,日接待能力可達2000人。在舉辦的彭州市首屆田園賞花節期間,熙玉村接待賞花觀景遊客達40餘萬人次,旅遊收入上千萬元,農民人均綜合增收1300餘元。通過土地租金收入、在園區務工收入、種養殖業收入以及外出打工的多種途徑,實現了農民增收多元化。其中,僅在園區內長年務工和季節性務工的農民就有3000餘人,農民年人平務工增收可達283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