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不文明大概已經成了中國遊客的標籤。而很多攜帶孩子的家長,也是讓自己的不雅行為在孩子面前暴露無遺,並成為孩子直接效仿的“真人秀”教材。
一些“熊孩子身後的熊家長”被曬到網路上:隨意踐踏花草,橫穿馬路,攀爬雕塑,隨地吐痰便溺。而在日常生活中,當著孩子的面甚至帶著孩子隨意插隊、隨意闖紅燈、隨意破壞公共設施、隨意大聲喧鬧等“隨心所欲”的行為也是屢見不鮮。“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中國式“熊家長”盡其所能,其劣根性在“隨意”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羊群效應”和“破窗效應”的威力也讓這種現象迅速蔓延。
釋義

誰說世界上只有讓人哭笑不得的熊孩子,要知道,當父母決定瘋狂一把時,他們可比孩子們的威力強大很多。
2、無視法紀法規的父母
現在網路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熊孩子,他們不懂禮貌,隨時隨地大喊大叫,圍觀民眾們都氣得咬牙切齒。一般這樣的熊孩子後面都會有熊父母護著,更加無法無天。對熊父母,大家更是驚呼:“小孩不懂事,你大人也不講道理!能不能好了?!”
現象

原因
1902年3月19日,近代教育家梁啓超在其《論公德》中說:“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百餘年之後,公民道德水平與物質文明發展並非亦步亦趨,公德底線的失守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進步。種種亂象背後,是一些家長公德素養的缺失,以及對法紀規則的漠視,其根本在於個人主義作祟,片面追求狹隘的個人利益而無視他人利益和社會集體利益。“有朝一日龍得水,我要長江水倒流”,只因一個“我要”,便可以侵犯公共財產,霸占公共空間,踐踏公共服務,破壞公共環境,浪費公共資源。
影響

其實,孩子道德底線的缺乏,正是家長間接“培養”或直接“導演”出來的,要么忽視公德教育,要么充當反面典範,“不關注自身素質”而導致“親職教育方向性錯誤”,進入了“5(5天學校教育)+2(2天家庭和社會教育)=0”的尷尬境地。
建議
“講公德,樹新風”不僅勢在必行,而且不能限於口頭、流於形式。要建立健全道德規範和約束體系、道德評價和監管機制;要全面推進法治進程,堅持“德”“法”互融、“德”“法”相通、“德”“法”同行;要號召全社會遵守公德、維護公德、弘揚公德、傳承公德,做有公德之人,建有公德之家,創有公德之城,興有公德之國。這既是責任,也是使命;既利於當今,也利於千秋。只有無數個家長從改變自身做起,無數個家庭才有希望,我們的國家與民族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