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山街道辦事處

熊山街道辦事處位於政和縣中部、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也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貿易、信息的中心。熊山街道辦事處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光熱豐富,四季分明,景色怡人。

第一節 基本概況

  

熊山街道辦事處位於政和縣中部、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也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貿易、信息的中心。西部同石屯鎮毗鄰,東、南、北三面與星溪鄉接壤。轄區域面積2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5.2公頃,林地面積1373.8公頃,管轄解放、勝利、官湖三個村委會和東門、元峰莊、北門、西門、南門、新南莊六個社區居委會。1989年底,全街道辦事處總戶數為6135戶,總人口為25610人,其中城區5026戶,20090人,農業1109戶,10331人,農民人均純收入615元。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54人。2005年底,全街道辦事處總戶數為12276戶,總人口為35977人,其中農業戶口1515戶,農業人口601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21人,農民人均純收入401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9元。

宋鹹平三年始,熊山街道辦事處即為縣治所在地。民國時期曾設城廂鎮。新中國建立後,於1950年7月、1954年4月、1960年2月、1965年7月4次設為鎮,1968年4月屬城關公社,1980年恢復為城關鎮,1981年7月改為熊山鎮,2006年7月25日又改稱為熊山街道辦事處。熊山街道辦事處駐縣城關勝利街330號。

熊山街道辦事處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光熱豐富,四季分明,景色怡人。最高氣溫40.1℃,最低氣溫—7.6℃,年平均氣溫18.4℃,無霜期262天,平均年降水量1680毫米。七星溪由東向西穿城而過,縱貫熊山街道辦事處全境,溪流兩岸土質肥沃,農田多屬雙季稻區,灌溉便利,主要種植水稻、蔬菜,是縣內重要的糧食豐產區。縣城居民所需的蔬菜等副食品,大部分來自解放、勝利、官湖三個村。熊山街道辦事處內擁有七星、飛鳳山、塔山三大公園,旅遊資源豐富,家庭旅館業發達。

第二節 經濟社會發展概覽

自然資源 熊山街道辦事處森林、礦產、水資源豐富。轄區有林地面積1373.8公頃,林木蓄積量82685立方米。礦產資源主要有金、鐵等,是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資源,開發前景好。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年均0.15萬千瓦。

基礎設施 1989—2005年,城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逐年不斷地加大投入,17年平均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交通道路設施逐步拓展。貫穿東西的北大路在1998年實施舊城改造後,路面拓寬為12米。為緩解城區交通阻塞問題,1996年暗橋至車站主街、渡頭洋新區主街、南莊小區主街、勝利街主街水泥硬化路面5100米。1998年西大街、解放街1.5公里路面改造。為解決城區居民上廁難問題,1997—1998年共投入305萬元,新建改造公廁10座。截至2005年底,通往各村社區的主要道路、村莊小路已基本鋪設水泥路面。電信事業發展迅速,1995年開通的程控式電話,可直接撥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光纖通訊、電腦網路、傳真、特快專遞等均能提供優質服務。2005年底裝機達44198部,其中:固定電話33086部,小靈通11110部。2005年底日供水1萬噸的龍潭溪飲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保證了城區居民的飲水安全。電力能源充足,年發電量8000萬度,並與省電聯網運行、保證提供可靠能源,為發展經濟服務。

城鎮建設 1989年以來,隨著城區舊城改造工程的實施,一部分居民住宅移向周邊地區,先後形成了下藥、鳳嘴、渡頭洋、茶亭壠、青龍山、珠山、南門外洋、新南莊、勝利洋等密集型居民住宅新區,集鎮建設大為改觀。2005年10月,投資110萬元,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主體大樓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可容納養老托老人員100多人的星溪里敬老院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院內設停車場、公園、健身房、娛樂場所等設施,是一座花園式的一級敬老院。

農業經濟 1989年,熊山街道辦事處工農業總產值為34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為188萬元。工業總產值為1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5元, 2005年,熊山街道辦事處社會總產值為1935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784萬元,工業總產值111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1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9元,財政收入136.16萬元。熊山街道辦事處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為主,1989年耕地面積2494畝,其中水田2459畝,旱地35畝,糧食總產量 1021噸。2005年糧食總產量840噸。經濟作物主要有茶葉、水果、茉莉花等,其中茶園面積680畝,茶葉產量36噸。1989年茶葉面積947畝,茶葉產量18噸,水果面積611畝,水果產量211噸。在加強和鞏固糧食基礎的同時,農、林、種、養、果、蔬菜等綜合開發。2005年底農業機械總動力4210千瓦。擁有官湖千畝無公害蔬菜科技園區和星溪里立體優高農業開發園區。有中心農貿市場,西門農副產品市場,東門貿易信息市場。

工業經濟 1989—2005年,熊山街道辦事處利用資源和區域優勢,先後引進富士島、神達、迪勝、瑞昌、繼升工藝品等五大外資出口企業,引進資金2000多萬元。有茶葉、竹筍、農副產品加工、木製品、食品、釀造、化妝品、紡織製衣、金屬等行業加工廠企業70多家,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1989年工業總產值160萬元,2005年工業總產值18910萬元。

工業園區 鶴林工業園區創辦於2002年10月,是福建省五十個省級工業園區之一,為省工業園區發展基地,位於城東800米處,總規劃面積1080畝。街道黨工委、管委會聘請福州光明建築設計院對園區進行高標準、前瞻化的整體規劃和設計,形成科學合理的現代化體系。園區開發立足當地資源優勢,以食品、竹木製品加工為主、五金、輕仿加工為輔,最終建成高起點、高標準、園林式、生態型、城鎮化、多功能的特色工業園區。該園區首期開發348畝,其中水田125畝,山地223畝。2005年底完成園區大道水泥硬化1.08公里,10千伏安工業用電、日供水3000噸供水系統、4800米排洪排水系統和廣播、電信工程等配套設施建設。入園企業17家,計畫投資1.26億元,已完成各項固定資產投資7600萬元。2005年完成工業產值7800萬元,新增勞動就業660人。園區全部建成後年產值可達2.5億元,稅利突破1000萬元,解決勞動就業1500人。

教科文衛 熊山街道轄內有政和一中政和二中政和三中東門國小、南門國小、星溪國小、官湖國小、縣中心幼稚園、熊山中心幼稚園及21所個體幼稚園等,在校學生16928人。有縣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疾病防控中心、縣衛生防疫站、星溪中心衛生院等醫療衛生機構6家,有仁和、保康、楊祖、惠好四家零售醫藥超市。解放、勝利、官湖三個村和六個社區居委會有衛生所。有電影院、影劇院、文化館、圖書館、青少年宮、體育場等文化體育設施和七星、飛鳳山、塔山公園等娛樂場所。還有離退休幹部及老年人活動室10個。民眾文化活動主要有龍燈、舞獅、猜謎語等。1995年9月設立熊山街道學區。2005年12月熊山街道學區撤銷。

社會保障 根據中央和《福建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及《政和縣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試行辦法》檔案精神,熊山街道於1998年6月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到2005年底享受低保549戶,1529人,月發放低保資金66239元。其中城鎮低保414戶,1210人,月發放低保資金55470元,人均月保45.24元,農村低保135戶,319人,月保10769元,人均月保33.76元。2001年11月1日實行殯葬改革工作,清除陳陋習俗,城區居民病逝遺體全面推行火化,提倡骨灰進九龜壠公墓。對二次埋葬和皈依教徒火化及出殯時在主街道燃放鞭炮等問題都做出明確規定和管理辦法。解放、勝利、官湖三個村和六個社區居委會還配備了民政管理員,每月補貼30元。

第三節 村、(社區)簡介

勝利村 位於縣城東門,東與稻香茶場、東峰村毗鄰,北與梅坡、富美村交界、西與解放村相接,南與林屯村、縣良種場為鄰。1953年東和街和毓賢街合併為勝利街。1958年改稱勝利大隊。1984年改為勝利村。除農業生產外、工業和商業、飲食服務業、運輸業、家庭旅館業等第三產業有較快發展。2005年底全村596戶,人口2207人,耕地面積498.7畝,其中水田483.7畝,茶園300畝,總產量16噸,水果233畝,總產量250噸,山林7069畝,木材蓄積量16168立方米,糧食產量169噸。村屬企業有農工商公司,自來水廠(合營)、筍廠、東門汽車站、機磚廠(合營)東門農貿市場(股份制)等。2005年底全村經濟總收入948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為3012元。村財收入31萬元。2002年3月,投資320萬元改善村部辦公條件,新建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14平方米的勝利大廈。1989年起村民60歲以上老人享受每月15—30—50元固定補貼,2005年發放高齡老人補貼175人資金1.65萬元。

解放村 位於縣城關西部,以解放街名稱為村名。原屬城關公社管轄,1980年劃入熊山街道。1984年設立行政村、全村轄星溪里等三個自然村,五個村民小組。2005年底全村共有625戶,總人口2733人。有耕地面積1009畝,林地面積9825畝,木材蓄積達51131立方米,茶園280畝,茶葉產量14噸,水果293畝,產量275噸,糧食總產量450噸,經濟總收入1193.7萬元。其中農業產值320萬元,工業產值50萬元,第三產業53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100元,村財收入70多萬元。擁有西門農貿市場、酒巴、賓館、店面出租等12家村辦企業,還擁用星溪里立體優高農業開發園區。1998年11月,投資268萬元,動工興建解放大廈,2000年6月8日竣工,占地面積420平方米,建築面積3922平方米,層高為八層,一至三層為商業用房,四層為村部辦公場所,五至八層為住宅商品房。

官湖村 距縣城關約2.5公里,原屬石屯鎮松源管轄的自然村。1975年劃歸城關公社管轄,1980年劃入熊山街道,現為官湖村駐地。民國時期有住房31棟,住68戶,294人。1988年,有新舊住房92棟,住168戶,675人,其中新建房屋有60餘棟。89年至2005年新建住房105棟,到2005年底共有新舊住房197棟,多數為磚混鋼筋水泥結構房屋。官湖村下轄官路後,後樓、亭子坪,外坂五個自然、三個村民小組,住294戶,1050人。全村山地總面積3.42平方公里,有耕地 606畝,其中水田566畝,魚塘40畝。林業用地3713畝,木材蓄積量15387立方米。糧食總產量226噸,茶葉面積100畝,產量6噸,水果177畝,產量135噸,經濟總收入442萬元,其中農業產值250萬元,工業產值74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098元,村財收入8萬元。1976年起,官湖村以地處城郊優勢,成為本縣副食品基地之一,1998年建成千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種植別類達三十二種。1997年9月,投入32萬元,占地面積2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的村部辦公大樓建成投入使用,改善了村委會辦公條件。官湖村轄區內縣直單位有縣畜牧良種場、縣生豬屠宰場、飼料公司、林業苗圃等,有官湖國小一所,在校學生228多人。還有塔山公園等旅遊娛樂場所。

東門社區 東門居委會成立於1981年10月,2003年7月改稱東門社區居委會。2005年底東門社區總戶數為1777戶,常住人口5374人,下轄12個居民小組。有居民代表68名,黨員45人,離退休幹部415人,下崗失業人員425人。駐本轄區縣直機關行政事業單位24家。轄區總面積0.99平方公里,東起鶴林工業園區至中元路東大橋頭,南起東大橋頭至文明路30號,西起文明路至北大路122號(政和一中)、北起政和一中至鶴林工業園區。東門社區現駐勝利街259號三樓,社區設支部書記、主任、委員等工作人員三人。

元峰莊社區 原屬東門社區管轄,是一個80年代發展起來的居民住宅區,隨著城市的發展逐漸成為城關人口密集型的小區之一。於1998年1月成立元峰莊居委會,2002年11月3日更名元峰莊社區居委會,下轄8個居民小組。2005年底社區總戶數為1218戶,常住人口3886人。現有離退休老幹部358人,支部黨員62名,縣直機關駐本社區行政企事業單位17家,單位樓院13棟,縣二中設在轄內,在校學生3134人,其中高中學生1566人,國中學生1568人。2005年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100元。社區還設有百姓知情室、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娛樂服務場所。社區駐七星公園縣老乾局二樓,2005年榮獲南平市文明示範社區。

北門社區 北門居委會成立於1990年9月,2002年7月改稱北門社區居委會。位於縣城區中心,所轄地段東至東門電影院,南至南門大橋,西至縣總工會大樓,北至縣一中。轄區總面積1平方公里,下轄12個居民小組。2005年底社區總戶數為1865戶,常住人口5819人,居民人均可支配純收入3800元。轄區擁有縣直機關行政企事業單位60個,個私企業商店300多家,行政企事業單位退休幹部職工242人,下崗失業人員335人,社區支部黨員42名,社區管理人員3人。還設有老年人活動中心,百姓知情室、棋牌室,半天堂健身場等五個娛樂場所,社區駐南鳳樓中間二樓。

南門社區 南門居委會成立於1990年9月,2002年7月改稱南門社區居委會。轄區總面積0.77平方公里,下轄10個居民小組,所轄地段東起冠祥樓沿飛鳳山公園、青龍山山脊往南至新南莊一弄,南起沿新南莊一弄、下巷路,外洋至大廟橋,西起大廟橋沿翻身街至縣醫院,北起縣醫院、南大橋至冠祥樓。2005年底社區總戶數為2450戶,常住人口704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623人,農業人口2422人。包括縣良種場653戶,2122人,農科所52戶,300人。社區支部黨員53人,居民代表53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社區轄區有縣民政局、發改委、自來水廠、電力公司、種子公司、南門國小、縣法院、印刷廠、縣離退休老幹部活動中心等18家行政企事業單位。社區還設有老年人活動中心、棋牌室,桌球室,讀書看報室,百姓知情室等娛樂場所。辦公地點設在青龍山老幹部活動中心。2005年榮獲南平市文明示範社區。

西門社區 西門居委會成立於1990年9月,2003年6月更名為西門社區居委會。所轄地段東至縣中醫院門珍部、南至大屆橋、北至北大路36號、西至暗橋。下轄10個居民小組,2005年底社區常住居民1871戶,總人口為5321人,居民人均可支配純收入4000元。駐本轄區縣直機關行政企事業單位36家,離退休幹部職工414人,下崗失業人員701人,社區支部黨員84人,居民代表57名,社區管理人員 2人,社區駐解放村原村部三樓。

新南莊社區 原屬南門社區管轄,2001年成立新南莊管委會,2004年改稱新南莊社區居委會。本社區主要由下溫洋、芹山水電站庫區等移民組成。轄區總面積約0.22平方公里,東至雲根書院山、南至寶庵嶺尾、西至下弄洋、北至南莊路260號。常住移民590戶,2630人,有住房360棟,全部屬1996年至2005年新建的二至四層磚混鋼筋水泥房屋。轄區內有政和縣雲霧茶葉精製廠、恆盛釀造廠、膠合板廠、紡織器材廠、竹木綜合製品廠、鉛筆廠等企業六家,吸納了大量的移民剩餘勞動力就業。新南莊社區駐南莊路319號,社區管理人員四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