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概況
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兗礦集團。實驗室圍繞我國煤液化及煤化工技術發展的重大需求,以煤液化及煤化工的共性和關鍵技術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建設煤液化及煤化工技術和工業實驗兩個創新平台為中心,在煤間接液化、油電化聯產、MTO/MTP及GTL等六個研究方向進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旨在建設一流的煤液化及煤化工技術的研究基地、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學術交流及產學研合作基地,大力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煤液化及煤化工關鍵技術,推進我國煤液化技術的產業化進程——被譽為科研“金字招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向企業敞開大門,並把目光聚焦在行業共性和關鍵技術上,期望以此引導、帶動一批企業長期投身科技創新,在兼顧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的同時,發揮全行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入選的企業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和專家評審。科技部還明確規定,企業應從事套用基礎、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5年以上;掌握產業核心技術並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近3年研發投入占年銷售收入比例一般不低於5%;具備先進的科研條件和設施等。
研究領域
我國是資源貧乏的大國,貧油、少氣和相對富煤的能源結構,以煤炭液化生產的液體燃料替代石油供應將是必然的趨勢。上海兗礦能源科技研發有限公司是兗礦集團控股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研發公司,主要從事煤化工尤其是煤液化技術的研發,重點包括高效催化劑的研製與套用、化學反應器與化工工藝流程的設計與最佳化,以及分離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自主開展煤制油技術研究多年,並成功地進行了中試,自主創新的煤液化及煤化工技術處於國內領先地位。2003年底,年產萬噸煤制油工業試驗裝置建成,一次開車成功並連續運行近8個月,總體水平達到國際一流、國內第一,以此技術為基礎的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制油工業示範裝置正在積極的推進之中。上海兗礦能源科技研發有限公司入選首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將進一步促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有技術,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成立背景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對能源工業發展明確提出,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最佳化生產和消費結構,構築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2004年原油淨進口量為1.214億噸,2005年原油和成品油淨進口量為1.3617億噸,2006年原油和成品油淨進口量達到1.6287億噸,2007年我國石油進口1.63175億噸,我國對石油的依存度從2005年的42.9%飆升至2007年的47.3%。商務部預計,到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量為4.5—6.1億噸,屆時國內石油產量為1.8億噸,對外依賴度將達60%。隨著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石油的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石油進口量的劇增必將對國家的能源安全帶來不利影響。煤炭液化合成油品,是解決液體燃料短缺和實現能源多樣化最有效可行的途徑,煤制油已經成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戰略選擇。在此背景下,國家科技部批准以上海兗礦能源科技研發有限公司為依託單位,建設“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
建設過程
2007年10月30日,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畫通過由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組織的專家論證。2008年11月9日,“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舉行。科技部基礎司、山東省科技廳、上海市發展研究中心、廈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省化工研究院、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及中石化石油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出席了揭牌儀式。會上聘任孫啟文研究員為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並頒發聘任證書,孫啟文研究員是“十一五”國家863計畫重大項目“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示範工程”總體專家組成員,主要從事煤炭液化及煤化工技術的研發工作,主持研發成功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煤間接液化技術;會上還聘任謝克昌院士為學術委員會主任,倪維斗院士、金涌院士、謝和平院士等12名煤液化及煤化工領域的知名專家為學術委員會委員並頒發聘書。
項目成果
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科技部批准的首批36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實驗室座落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總面積為5000平方米左右,由上海兗礦能源科技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啟文博士擔任實驗室主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謝克昌院士、倪維斗院士、金涌院士、謝和平院士等國內知名的12位煤液化及煤化工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主任由謝克昌院士擔任。
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由煤液化催化劑研發、煤液化過程開發、煤化工催化劑與過程開發、基礎理論研究、儀器與化學分析5個專科實驗室和煤液化及煤化工中試研究基地構成,實驗室擁有ICP等離子光譜儀、X射線衍射儀、電子掃描顯微鏡等50餘台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及5000噸/年高溫費托合成煤間接液化中試裝置和5000噸/年低溫費托合成煤間接液化中試裝置各一套。
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1.煤間接液化技術的研發;2.以煤基甲醇為原料生產下游化工產品技術的研發;3.以煤為原料油、電、化聯產技術的研發與集成。
實驗室在煤液化及煤化工的技術研發上已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完成低溫費托合成煤間接液化技術的自主研發工作,建設了5000噸/年費托合成中試裝置及與之配套的100噸/年催化劑裝置,該中試裝置實現了4706小時長周期連續穩定滿負荷運行,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所產柴油十六烷值達75以上,無硫、無氮且芳烴含量低,是優質環保油品;所產石腦油蒸汽裂解三烯總收率>60%,是優質的乙烯裂解原料。以此技術為基礎的百萬噸級工業示範裝置正在積極的實施之中,計畫於2010年投料試車並示範運行;2.完成5000噸/年固定流化床高溫費托合成中試裝置的建設,實現1883小時連續穩定滿負荷工業運行試驗,圓滿取得大型工業化裝置設計所需的基礎數據。
實驗室目前共承擔國家863計畫課題5項,獲得科技成果3項,申請專利30餘項,獲得有關煤液化技術的授權專利17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涵蓋費托合成催化劑、費托合成反應器及內件、費托合成及費托合成催化劑還原工藝、費托合成產品加工工藝等煤間接液化的各項關鍵技術。
交流合作
實驗室目前已與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中石化石油科學研究院、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山東省化工研究院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係。
專家驗收
2010年12月24日 ,科技部組織專家在上海對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建設驗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山東省科技廳、兗礦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參加了驗收會議。驗收專家組由來自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7名同領域知名專家組成,分別由山東科技大學宋振騏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鍾炳研究員擔任驗收專家組組長與副組長。
驗收專家組認真聽取了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孫啟文所做的建設報告,現場考察了實驗室,並與實驗室及其依託單位的同志進行了廣泛交流。專家組認為,實驗室圍繞我國煤液化及煤化工技術發展的重大需求,在煤間接液化、油電化聯產、甲醇下游產品技術開發研究方向上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00萬噸/年低溫費托合成制油及大型油電化多聯產技術;自主開發了高溫費托合成制油技術,建設了國內唯一的5000噸/年高溫費托合成中試裝置;成功開發了選擇性優異的MTO催化劑並完成中試放大試驗。實驗室特別是注重間接液化催化劑與反應器並重的開發思路,在高溫費托合成方面取得了技術突破,促進了我國煤液化及新興煤化工技術的產業化實施,為我國煤炭清潔利用和能源多元化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65名,建設期間引進高級技術專家5人、博士4人,隊伍結構合理,人才引進和隊伍建設的成績顯著。實驗室建設期間投入經費2.18億元,購置大型實驗儀器設備50台套及中試試驗設備802台套,實驗室面積5000立方米,中試基地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成了配套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煤液化及煤化工技術創新平台和工業試驗創新平台。依託單位兗礦集團有限公司對實驗室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實驗室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實現了預期建設目標。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並對實驗室今後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