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地省級:山東省 本社服務
註冊地市級:煙臺市
國內/國際社:國內社
旅行社全稱:煙臺環宇旅行社
旅遊經營許可證:L-SD-GN06032
城市簡介
煙臺旅遊資源豐富。這裡依山傍海,自然資源獨特,有多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及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區等。這裡歷史悠久,人文歷史資源豐富,新石器時代的白石村遺址,有近代開埠最早的煙臺山領事館基地遺址、人間仙境——蓬萊閣、海上仙山長島、萊州雲峰山魏碑刻石等名勝古蹟。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1998年煙臺成為首批54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
牟氏莊園
始建於清代雍正年間,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典型特徵的封建地主莊園。主要景觀有東忠來、西忠來、南忠來、日新堂、牟墨林故居、酒房、庫房、藥鋪、茶館等。共分三組,括六院,占地20000平方米,廳堂樓廂480多間,各獨力院分別由大門、客廳、群房、樓房等構成多進院落,吸收了中國北方民俗建築的優秀成果,是最典型的民俗旅遊點。
煙臺山公園
位於市區北端,三面環海,亦名為"海洋島",岡巒兀立,林木蔥蘢,清秀幽雅。最高海拔43米,總面積11.6公頃。明洪武(三十一年,1938年),為防倭寇侵擾,在此修建狼煙墩台,又稱烽火台。煙臺由此而得名。1862年煙臺開埠後,英、法、日、美等16個國家曾相繼在此建造領事館、教堂和郵局。清末在墩台築航海燈塔,沿用至今,解放後山上又增建革命烈士紀念塔.山陰半腰有巨石橫臥,其型如船,下有石頭墊擱,俗稱"船".上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王積熙七言律詩題刻,石船背面刻"造化奇觀"楷書大字.主要景點有狼煙墩台、燈塔、燕台石、石船、惹浪亭、觀海樓和原各國領事館舊址。
毓璜頂公園
又名小蓬萊,坐落在芝罘區中心南部的毓璜頂上,是保留較完整的元代古建築群。因為山頂有坐玉皇廟,又稱玉皇頂.最高海拔72米,總面積8、9公頃。主要建築有小蓬萊坊、玉皇廟和玉皇閣三部分,松柏掩映,殿閣儼然,清秀淡雅,風姿絕俗,可俯瞰市區,可眺望大海,置身其間猶如入蓬萊仙境。
西炮台公園
位於市區西北部的通伸崗上,最高海拔106米,總面積10.7公頃,因山上建有與東炮台相對峙的海防炮台,故稱西炮台。西炮台由圍牆、大小炮台、演兵場、地下指揮所、彈藥庫等組成。
塔山遊樂園
坐落於市區東南的塔山懷抱之中,林木蔥蘢,景色宜人。主要景觀有競技館、國防教育館、太平庵、太平晨鐘、龍王殿、觀音峰、三和塔、熱帶雨林館、鱷魚館、園林景觀等。
第一海水浴場
坐落於市中心東海岸,全長1070米,沙灘面積6公頃沙細灘平,設有沖水設施,可容納30000人同時活動,陸地有海濱廣場,海上有芝罘島、崆峒島作屏障,為天然優良海水浴場。
煙臺市博物館
原為福建會館,又稱天后行宮,由福建船商捐資1884年始建,1906年竣工。會館結構典雅,雕飾精美,具有閩南建築的獨特風格。由山門、大殿、後殿、戲樓和東西廊廡五部分組成有。棟枋樑柱之間的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的木石雕刻巧奪天工,匠心獨具,具有極高的藝術性。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是由南洋富商張弼士先生於1892年在煙臺投資創辦,清朝重臣李鴻章簽發執照。1912年孫中山先生為張裕公司親筆題贈"品重醴泉"。1915年張裕公司的白蘭地、紅葡萄、雷司令、瓊瑤漿榮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1987年國際葡萄、葡萄酒局命名為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百年地下大酒窖和酒文化展廳,展示了中國民族釀酒工業的百年輝煌歷史。
芝罘島
橫亘於市區北部海面上,又稱芝罘山,主峰高298米總面積10平方公里。三面環海,南面連陸,是我國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陸連島。主要旅遊資源有天然形成的月牙灣、婆婆石、石門春波;有經海風、海浪多年侵襲形成的海蝕礁、海蝕洞;有陽主廟、射魚台。島北崖壁陡峭,怪石嶙峋,島南山坡平緩,林木蔥蘢。傳說秦始皇東巡三次登臨芝罘島,留下千古遺蹟。
養馬島
又稱象島,位於牟平區寧海鎮以北海面上,總面積14.2平方公里。四面環海,丘陵起伏,山海秀麗,氣候宜人,相傳秦始皇東巡曾在此養馬,因而得名。養馬島旅遊資源豐富,海灘、岸礁、山林獨具特色,島上建有賽馬場、西遊記宮、海底洞天、錦繡城、海水浴場和旅遊休閒度假服務設施。
蓬萊閣
坐落於蓬萊城北瀕海的丹崖山巔,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與彌陀寺、龍王殿、子孫殿、天后宮、三清殿、呂祖殿等構成古建築群。丹崖拔海而起,通體赭紅,蓬萊閣與浩茫的碧海相映,時有雲霧繚繞,傳說八仙過海的故事就出自於此。主要景觀有"仙閣凌空"、"海市蜃樓"、"獅洞煙雲"、"漁梁歌釣"、"日出扶桑"、"晚潮新月"、"萬里澄波"、"萬斛珠璣"、"銅井金波"、"漏天滴潤"等十大勝景。
蓬萊水城
位於蓬萊市區西北丹崖山東側。宋朝在此建刀魚寨,明朝在刀魚寨的基礎上修築水城,總面積27萬平方米,南寬北窄,呈不規則長方形,負山控海,形勢險峻,設有水門、防浪堤、平浪台、碼頭、燈塔、城牆、敵台、炮台、護城河等海港建築和防禦性建築,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民族英雄戚繼光曾在此訓練水軍,抗擊倭寇,蓬萊水城由此而揚名海內外。
登州古市
水城舊為登州古港,歷代商賈雲集,市場繁盛。小海東岸的小街南端立古牌坊,坊額書"登州古市"。坊柱楹聯為"供饗十洲三島客,歡迎五湖四海人",東側18504平方米仿古建築闢為旅遊購物一條街,分別設有旅遊餐館、購物商店、水城魚行等。
屺坶島
位於龍口市西北海面上,南西北三面環海,東面連陸,島形縱短橫闊,北高南低。島上景觀有徐福廣場、胡大海廣場、將軍石、黃魚台、青魚台等。另有沙灘浴場、水上遊樂園。
招遠溫泉
招遠溫泉位於招遠市區東部,滾泉山下。溫泉地表有明顯地熱,出口水溫最高可達95℃,為省內罕見。溫泉蓄量豐富,十餘口井同時噴涌。天然礦泉水含有大量的藥用化學成份,除鉀、鈉、鎂、硫等離子外,還含有具有重要價值的微量元素,是健身的好去處。
蓬萊極地海洋世界
蓬萊海洋極地世界,是亞洲最大的海洋世界,總投資4.6億元,展示面積5.28萬平方米,這裡匯集了北極熊、白鯨、海豚、海獅、海豹等世界各地近千種海洋生物,擁有世界最大的圓柱缸、亞洲最大的熱帶雨林、國內最大的海龜館、鯊魚館,以及極地動物館、海底世界、水下劇場、海豹館、科普館、海豚海獅表演館等多個場館。
八仙渡海口
八仙渡海口位於海水浴場東側海中,西與蓬萊遙遙相望,是根據八仙過海神話傳說填海造地新建的景區,造地面積3.3萬平方米,空中俯視形似丫腰葫蘆。南部外牆設計為游龍起伏脊,龍首位於正門兩側,牆體內側嵌有甲子神、日游神、夜遊神及生肖圖案等漢白玉浮雕70餘方。
[編輯本段]有關煙臺的文章
煙臺由於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之風景,空氣等許多方面和許多城市不同,在蘇教版的第12冊中第3課:《煙臺的海》。
本文描寫了煙臺四季的景象和氣候,讓煙臺在海的襯托中,顯得更加美麗壯觀!
"中國的沿海城市,東面或南面臨海的居多,北面臨海的卻很少。煙臺恰是北面臨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顯得很凝重。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經常氣勢洶洶的掠過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後繼、鍥而不捨地撲向堤岸,濺起數丈高的浪花,發出雷鳴般的轟響,有時竟把岸邊數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幾米遠的馬路中央。每到這巨浪拍岸的日子,許多煙臺人和外地的遊客,紛紛頂著寒風跑到岸邊,觀賞這蔚為壯觀的景象。還有的不顧被浪花打濕衣服,站在岸邊,以那數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壯麗的風景線。
春天,海水變得綠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從北面遙遠的地平線嬉笑著追逐著奔向岸邊,剛一觸摸到岸邊的礁石、沙灘,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後又撲了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大海也不例外。脫去冬裝的漁民們駕船駛過平靜的海面,到養殖區去播下希望的種苗,期待著收穫的季節。
夏天,來自南太平洋的風使許多南面臨海的城市感到濕漉漉的,而這股帶著潮氣的風經過膠東半島崇山峻岭的阻攔、過濾,到達北面臨海的煙臺時,只剩下涼爽和愜意。因此,夏日煙臺的海常常水平如鏡,宛如一個恬靜、溫柔的少女。清晨,太陽像被水沖洗過的紅色氣球,飄飄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著長長的倒影,每一次的海邊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傍晚,平靜的海面倒映著萬家燈火,岸邊的石凳上坐滿了遊人,他們腳下,是海浪與堤岸的呢喃細語。
走出夏日的浪漫,煙臺的海步入秋的高遠。久居這座城市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一到立秋這天,海水立刻變得格外湛藍,天空也顯得格外明朗,較之昨日,空氣中立刻就有了秋的涼意。告別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輕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幾分充實與忙碌,漁家駕船出海了,貨輪起錨遠航了……
煙臺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是一壯麗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煙臺人在這裡上演著威武雄壯的活劇。"
歷史名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28年8月生,山東黃縣(今龍口市)人,194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8月入伍,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基本系畢業,大專文化,上將軍銜。
1944年至1945年任膠東北海獨立三營七連戰士。1945年至1947年任東北十二旅三十五團三營通信班副班長、班長,東北四縱十二師三十六團警衛員。1947年至1948年任東北四縱十二師三十六團五連副排長、排長、連副指導員。1948年至1950年任東北四縱十二師三十六團通信股參謀、副股長、股長。1950年至1956年任陸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三六九團司令部作戰股股長,四十一軍司令部作戰科參謀。1956年至1958年任陸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三六八團第一副團長兼參謀長。1958年至1961年在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預科系、基本系學習。1961年至1962年任陸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三六七團副團長。1962年至1966年任陸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三六七團團長。1966年至1968年任廣州軍區司令部作戰部作戰科科長、副部長。1968年至1978年任陸軍第四十三軍一二七師師長。1978年至1981年任陸軍第四十三軍副軍長兼一二七師師長(其間:1978年至1979年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1981年至82年任陸軍第四十三軍軍長。1982年至1985年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1985年至1987年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87年至1990年任廣州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副書記。1990年至1992年任濟南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副書記。
1992年至1995年任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總參謀部黨委書記。1993年3月在全國人大第八屆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95年9月在中共第十四屆五中全會上被增補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95年12月在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97年9月在中共第十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97年11月任人民解放軍選舉委員會主任。1998年3月在全國人大第九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是中共九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93年6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獲三級解放勳章,曾先後五次立大功。1993年11月在巴基斯坦訪問時,被總統法魯克·萊加利授予一枚軍事勳章。1997年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
夫人:鍾佩昭
遲浩田:
1929年7月生,山東招遠人,194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6月參加工作,1945年7月入伍,解放軍軍事學院合成系畢業,大專文化,上將軍銜。
1944年至1947年任膠東區招遠縣齊山區中隊文書,招遠縣獨立營通信員、班長,膠東軍區抗大分校教導二團學習,膠東軍區五旅十三團三營八連文書。1947年至948年任華東九縱第二十五師七十三團三營書記、連文化幹事。1948年至1950年任三野第二十七軍七十九師二三五團三營七連副指導員、指導員、營副教導員。1950年至1955年任志願軍第二十七軍七十九師二三五團三營教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1955年至1958年任陸軍第二十七軍二三五團政治處主任。1958年至1959年在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學習。1959年至1960年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合成系學習。1960年至1966年任陸軍第二十七軍七十九師二三五團副政委兼政治處主任、團政委。1966年至1967年任陸軍第二十七軍七十九師政治部主任。1967年至1969年任陸軍第二十七軍七十九師副政委。1969年至1970年任陸軍第二十七軍政治部副主任。1970年至1973年任陸軍第二十七軍八十一師政委,《解放軍報》社核心小組成員。1973年至1977年任北京軍區副政委,《人民日報》社負責人、副總編輯。
1977年至1987年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1982年免兼職),濟南軍區政委。1987年11月至199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總參黨委書記。1988年任中央軍委委員。1992年10月在中共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93年3月在全國人大第八屆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1993年10月任國防法起草委員會主任。1995年9月在中共第十四屆五中全會上被增補為中央軍委副主席。1995年12月在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97年9月當選為中共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97年11月任人民解放軍選舉委員會副主委。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
是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2年榮立一等功。1985獲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喜愛讀中外文學名著、魯迅著作和軍事書籍。擅長游泳、騎馬、摔跤。曾任中國摔跤協會名譽主席。
夫人:姜青萍
漢末 太史慈 東萊郡人
吳建昌都尉。少好學,仕郡奏曹史。會郡與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聞者為善。時州章已去,郡守恐後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選行,因壞章,由是知名,而為州家所疾,恐受其禍,乃避之遼東。北海相孔融聞而奇之,數遣人訊問其母,並致餉遺。時融以黃巾寇暴,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慈乃突圍求救於劉備,解圍。揚州刺史劉繇與慈同郡,慈自遼東還,未與相見,暫渡江到曲阿見繇,未去,會孫策至。繇輕慈,不用之。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斗,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慈當與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蕪湖,亡入山中,稱丹楊太守。策躬自攻討,遂見囚執,以禮降。即署門下督,還吳授兵,拜折沖中郎將。後劉繇亡於豫章,士眾萬餘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撫安焉。劉磐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策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昬,並督諸將拒磐。磐絕跡不復為寇。慈猿臂善射,曹公聞其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孫權統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
歷史評價
陳壽評曰:太史慈信義篤烈,有古人之分。
後人有詩評價:
矢志全忠孝,東萊太史慈。姓名昭遠塞,弓馬震雄師。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戰時。臨終言壯志,千古共嗟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