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窩草

煙窩草

煙窩草,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東亞唐松草Thalictrum minus L. var. hypoleucum (Sieb. et Zucc.) Miq.[T. thunbergiiDC.;T.thunbergii DC. var. majus Nakai]的根及根莖。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具有清熱解毒燥濕之功效。常用於百日咳,癰瘡腫毒,牙痛,濕疹。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燥濕。

主治

用於百日咳,癰瘡腫毒,牙痛,濕疹。

相關配伍

1、治急性皮炎、濕疹:煙窩草適量,烙乾,研粉,撒敷。(《陝西中草藥》)

2、治風丹:馬尾黃連一大把煎水,洗患處;並用根15g水煎服。

3、治腫毒:適量馬尾黃連根搗爛,攤在布上包患處,每日換1次。

4、治痔瘡出血:馬尾黃連15g,蒸酒服。

5、治胸膈飽脹:馬尾黃連9g,煎酒服。(2-5方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烙乾研粉,撒敷患處;或煎水洗;或搗爛敷。

使用注意

虛寒證慎服。

採集加工

夏、秋間採收,洗淨,曬乾用。

形態特徵

東亞唐松草,又名:秋唐松草,小果白蓬草。多年生草本,高1-1.5m,全株無毛。莖直立,有分枝。葉互生;葉柄長達4cm,基部有狹鞘;莖中部葉為三至四回三出羽狀複葉,有短柄或無柄;葉片長達20cm;小葉紙質或薄革質,倒卵形、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1.5-2cm,寬1-2.5cm,先端3淺裂,或5裂齒,上面暗綠色,下面於白粉,呈粉綠色,葉脈隆起,網脈明顯。圓錐花序長達30cm;花兩性,花梗長3-8mm;萼片4,花瓣狀,狹橢圓形,長約3.5mm,黃綠色,早落;花瓣無;雄蕊多數,長約6mm,花絲絲狀,花葯狹長圓形,長約2mm,先端有短尖頭;心皮3-5,無柄,柱頭三角狀箭頭形。瘦果紡錘形,略彎曲,長約3.5mm,有8條縱肋。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丘陵、山地林邊或山谷溝邊。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

性狀鑑別

根莖由數至十數個節結連生,常中空。細根數十至百餘條密生於根莖下面,長10-20(-30)cm,直徑1-1.5mm,軟而扭曲,常纏繞成團;表面淺棕色,疏鬆,皮層常脫落,脫落處現棕黃色木心;斷面纖維性,氣微,味稍苦。

藥理

1、降壓作用;

2、抗菌作用。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涼血,消腫毒。治胸膈飽脹。”

2、《陝西中草藥》:“清熱解毒。主治牙痛,急性皮炎,濕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