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樓公

自公元14世紀初葉起,日本進入南北朝的分裂時期。在封建諸侯的割據爭戰中,一些失敗了的封建主組織武士、浪人和商人來中國沿海,進行武裝走私、搶劫,給我國沿海人民造成很大危害。倭寇問題在元末已出現,明·嘉靖時,“倭寇之患”愈演愈烈,他們與中國走私海商相勾結,對明朝構成嚴重的威脅。 福建沿海成為倭患嚴重的地區。
嘉靖年間,倭寇侵擾安海、石井一帶,燒殺搶掠。有位“倭官”,其實是一位日本海商舶主,平時與村民和善相處,他反對與制止倭寇侵擾殘害村民。嘉靖二十七年(1546年)三四月間,浙江寧波的雙嶼為都御史朱紈所破,汪直餘黨遁入福建,李光頭率眾屯浯嶼,阮其寶等人據草嶼。朱紈命盧鏜率軍往閩追剿。泉州知府程秀民派南安縣丞馬一洪、指揮孫廷槐帶兵剿倭寇。明朝官軍開赴石井澳,倭寇驚惶駕船逃循,船主(“煙樓公”)不及上船,奔上煙樓山,撞地身亡。
石井人民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念其生前德惠,敬而憐之,就地建墳埋葬,俗稱“煙樓公墓”。建“煙樓公宮”以祀之。每年三月二十六日舉行祭奠、演戲、放焰火等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