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年代有二說:一說是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廷派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在深滬設立巡檢司後,即在煙墩山修築烽火台(參見《泉州沿革·明》)。一說建於嘉靖年間(1522—1566年)。
烽火台分3層,上、下2個台墩,條石三合土壘砌,長16米,寬8.4米,高9.4米。最高層並列3個烽火灶、3支高3.6米的圓柱形大煙囪。當時墩台上有人輪流看守瞭望,若發生警訊,“夜則舉火,晝則舉烽”,數十里外的衛所巡檢司即可望及增援。
烽火台後有1小寨(內有水井),前有一條三合土構築的濠溝環護。
明·抗倭名將俞大猷(參見《泉州人名錄·俞大猷》)曾重修。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也重修一次。抗日戰爭期間,3支大煙窗被日寇軍艦炮轟毀掉1支。廿世紀末旅菲僑胞捐資重修,解放軍總參謀長楊成武將軍為題“烽火台”三字。
相關詞條
-
烽火台
烽火台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墩台。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訊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
建築構造 名稱由來 主要功能 警戒方式 修建歷史 -
大墩台遺址
古代,就要害處設墩台,以夜舉火、日舉煙,傳遞軍事信息。明代,為防禦倭寇侵犯,以城廂為指揮中心,設定烽燧墩台。墩台的作用就是瞭望敵人,見有敵來,就點狼煙報...
簡介 考證 小墩台遺址 -
墩台
房或柱的基礎部分。清初,於各省邊境扼要處設立墩台營房,有警則守軍舉煙為號。有寇至則掛席鳴炮以報訊。現今許多地方仍然以XX台為地名。如瀋陽附近有:胡台、門...
簡介 烽燧墩台 墩台村 橋樑墩台 -
遺址
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遺址是指人類活動的遺蹟,屬於考古學概念。遺址的...
簡介 詞語 舉例 分類 -
煙墩鎮[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煙墩鎮]
煙墩鎮位於安徽省南陵縣西南部。轄1個居委會、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煙墩,距縣城27.2千米。地處低山丘陵,海拔45~563米。漳河南源於境內水龍洞,流經煙...
概況 沿革 行政區劃 城鄉代碼 地理位置 -
沿海烽火台
桃渚石柱烽火台在桃渚城東約8.5公里,已毀。 杜橋市場山烽火台在桃渚城東南約5公里,殘高2米。 上盤老人家山烽火台在市場山以東約3公里,殘高約1米。
-
煙墩角天鵝湖
這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的榮成漁村。村東崮山上古時建有禦敵於警的烽火台(也稱煙墩),所以村名煙墩角。因村南海灣里每年都有數百隻大天鵝棲息越冬,人們在這裡...
地理環境 景區地址 -
煙墩社區[浙江舟山市定海區岑港鎮下轄社區]
煙墩社區位於舟山本島西部,2005年6月由椗次、煙墩兩村聯建,區域面積7平方公里。居民936戶,常住人口2643人。建黨總支部1個,下轄黨支部2個,黨員...
地理位置 發展狀況和資源優勢 煙墩景觀 -
煙台山
煙臺山是煙臺標誌性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海拔42.5米,面積45公頃。明洪武31年(1398年)在藤峰頂設立烽煙臺,作為報警的場所,因而稱為煙臺山,...
景點簡介 歷史沿革 建築與風景 煙臺山介紹 煙臺山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