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與晚明會通思潮

《焦竑與晚明會通思潮》是由劉海濱編著,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的圖書,本書選取思想史的一個特殊角度透視這個時代的文化現象,尋繹背後的歷史脈絡。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焦竑與晚明會通思潮

從某種意義看,晚明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時代。經濟和民間社會的發達,思想文化的極度活躍,與平庸暗弱的國家統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本書嘗試選取思想史的一個特殊角度透視這個時代的文化現象,尋繹背後的歷史脈絡。而這一考察角度又以一個典型人物的生平為線索展開。 為了更好地把握晚明思想界的特徵,本書首先引人了一個“王學會通派”的概念。所謂王學會通派,是指王門後學中公開倡導會通三教的一個思想派別,該派有三個主要的思想特點:一是追求超脫生死的精神境界,二是會通人世出世,三是宣揚無善無惡論。而“會通”除了用來指稱王學的一種理論形態以外,還表明了一種對待思想資源的態度與思想方法。這種態度與方法大致有兩個特徵:一日求真,即打破一切人為的限制,平等地對待各種思想資源,唯“真理”是求;二日自主,要求打破權威對真理的壟斷,否認既成規範的天然合法性,自作主張。這種態度和方法可能擺脫原來的理論目的,超出自身的理論範圍。由此引出另一個概念:會通思潮。本文所謂“會通思潮”,是晚明思想學術各領域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會通派王學的影響,採用會通的態度和思想方法對待理論、學術,在各自領域進行理論和學術創新或改造的思想潮流的總稱。 焦竑是王學會通派中的一員健將,又是一位治學範圍極廣、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學者和當時頗具影響的文學家;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會通思潮對於晚明思想學術各個方面的影響。同時,他生前交遊廣泛,影響巨大,號稱東南儒宗。 本書以焦竑個人生平線索貫穿和展現會通派王學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以焦竑為典型探討會通思潮對於晚明思想學術的影響;通過展示會通派與師道派、東林派等不同思想的交鋒和糾葛,探討會通思潮對於中國思想學術的意義、啟示,及其消退的原因。本書從第一章至第四章將焦竑的生平分為四個段落,一方面以焦竑的生平活動順序為經,師友交往關係為緯,通過其成長、交遊闡明其思想淵源,以其師友為參照,通過比較,說明其思想學術的特色;另一方面通過焦竑的經歷及其交遊展現會通派王學的興起和壯大的過程。第五章對焦竑思想學術作一個總結,探討其學術的各方面與其理學思想之間的關係。第六章交待王學會通派的衰落過程。餘論探討了會通思潮在明、清學術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和影響。

本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史

第二節 王學會通派

第三節 會通思潮

第一章 少年問學

第一節 行伍世家的讀書種子

第二節 江南文化的薰陶

第三節 耿門弟子:稍知向方

第二章 會通之路

第一節 第二位老師:羅汝芳

第二節 亦師亦友

第三節 焦竑與李贄

第四節 思想樞紐:從焦竑的交遊看會通派的壯大

第五節 焦竑與耿、李論爭

第三章 宦海十年

第一節 焦竑與性靈文學的興起

第二節 經世理想的破滅

第四章 退居林下

第一節 耶穌會士來華與會通思潮

第二節 焦竑與徐光啟

第三節 焦竑與陳第

第五章 道與文:焦竑思想學術之總結

第一節 焦竑的理學思想

第二節 文學與理學

第三節 博學與理學

第六章 會通潮落

第一節 各種反會通派

第二節 見證會通派的衰落

餘論

附錄 焦竑年表

徵引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