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介紹
焦炭熱強度是反映焦炭熱態性能的一項機械強度指標。它表征焦炭在使用環境的溫度和氣氛下,同時經受熱應力和機械力時,抵抗破碎和磨損的能力。焦炭的熱強度有多種測量方法,其中一種是熱轉鼓強度測定。測量焦炭的熱轉鼓強度,一般是將焦炭放在有惰性氣氛的高溫轉鼓中,以一定轉速旋轉一定轉數後,測定大於或小於某一篩級的焦炭所占的百分率,以此表示焦炭熱強度。幾種主要熱轉鼓見下圖:
質量要求
通常,高爐冶煉對焦炭質量有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化學成分
要求固定碳含量高、灰分低 。固定碳含量高,焦炭提供的熱量和還原劑多,焦炭灰分高,高爐渣量將增加;灰分與焦質的脹性不同,在高爐內加熱後,灰分顆粒周圍產生裂紋,使焦炭強度降低;灰分中的鹼金屬等對焦炭碳溶反應起催化作用,使焦炭反應性增高,影響反應後強度。此外,還要求焦炭揮發份含量低,焦炭水分穩定在較低水平,硫、磷和鹼金屬等有害元素含量低。
2、冷態機械強度
包括焦炭抗碎強度M和抗磨強度指標,冷態強度與風口焦炭的粒度組成、平均粒度有較強的相關關係,整體反映了焦炭在高爐內保持粒度的能力,因而被用作日常生產檢驗指標。
3、粒度
焦炭粒度要求均勻,平均粒度保持在40~50 mm水平。具體要求根據高爐容積、操作水平和指標水平略有不同。
4 高溫性能
焦炭高溫性能包括反應性CRI 和反應後強度CSR,反應性是衡量焦炭在高溫狀 態下與 CO 碳溶反應能力的穩定性指標;反應後強度是衡量焦炭在經受CO 和鹼金屬侵蝕狀態下,保持高溫強度的能力。通常認為焦炭反應後強度CSR 比冷強度指標更能反映焦炭的質量。
影響因素
焦炭是高爐冶煉的重要原料之一,隨著高爐容積的不斷增大,焦炭在高爐內的燃燒發熱和間接還原功能一部分由噴吹煤粉替代,同時低焦比導致焦炭在高爐內停留時間延長,使得焦炭的溶損反應增高,焦炭作為高爐料柱的骨架作用進一步被強化。廣大煉鐵工作者不僅僅關注焦炭中的灰、硫和冷強度,而且越來越關注焦炭的熱強度。
原料煤性質的影響
煤質對焦炭熱強度的影響起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膠質體流動性好的煤使焦炭具有較厚的氣孔壁,與CO反應後仍可保持較好的氣孔結構,見下圖:
2、有機惰性組分含量的高低。
3、 煤中灰成分的鹼性氧化物含量對焦炭與CO2反應有明顯的催化作用。以新疆艾維爾溝煤為例,煤的黏結性較好,單獨煉焦的焦炭冷強度尚可,但熱強度與相同煤種的平頂山鎮城底煤所煉出的焦炭差別卻很大,見下圖:
煉焦工藝技術
1、成型煤技術
配入成型煤可以提高入爐煤堆密度,增加弱黏煤配比,改善焦炭質量。根據寶鋼多年來使用實際, 焦炭熱強度與型煤配比、 壓潰強度的關係見下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成型煤比例、壓潰強度和焦 炭熱強度存在一定相關性,通過回歸分析得出焦炭熱強度與壓潰強度、型煤配比的一元關係如下:
CSR =60.9+0.073 4×壓潰強度+ 0.151×型煤配比
煤調濕技術
煤調濕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因水分降低帶來的節能、增產和提高焦炭質量等方面。寶鋼一期焦爐煤調濕2008 年底投產,替代了原有成型煤的使用,在作業控制上有以下特點。
1、入爐煤水分控制在(6.5±0.5)%。煤調濕 投運初期水分控制在 7%左右,後來通過蒸汽量等調整,控制水分在6.5%以內。
2、維持結焦時間不變。 入爐煤水分降低後,乾餾初期升溫速度加快,結焦時間會相應縮短,為此通過加熱控制調整供熱量,維持結焦時間不變。在結焦時間和配煤結構相同的情況下,採用煤調濕工藝和配入15%成型煤工藝所得焦炭的熱強度對比見下圖:
由上圖可知, 在相同配比和生產條件下,煤調濕工藝較15%成型煤工藝的焦炭熱強度略好。煤調濕對焦炭熱強度的改善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由於 配合煤水分降低,在爐內煤水分蒸發所需時間縮短,乾餾初期炭化室內煤升溫速度加快,有利於焦炭質量提高;同時水分降低後煤堆密度提高,入爐煤的黏結性改善,起到和成型煤近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