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廣勤中學

無錫市廣勤中學

廣勤中學籌建於1965至1966年,校名為“周山浜初級中學”;1969年12月,改名為無錫市第二十一中學;1981年9月,該校在中學結構改革中,確定為純國中,恢復“周山浜初級中學”名稱;1984年10月,全市校名調整,該校定名為“廣勤初級中學”;1995年改為“無錫市廣勤中學”。1999年,作為市改造薄弱學校硬體設施的重點工程,該校在原址上重建,興建教育樓、實驗樓、辦公樓、食堂等全部教育、生活用房,並新建操場,總建築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占地18畝。於2002年4月由江蘇省教育廳正式掛牌為江蘇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國中。2003年7月,無錫市廣瑞中學的國中部併入該校。2005年12月,該校劃歸崇安區教育局區屬管理。

基本信息

廣勤中學籌建於1965至1966年,校名為“周山浜初級中學”;1969年12月,改名為無錫市第二十一中學;1981年9月,該校在中學結構改革中,確定為純國中,恢復“周山浜初級中學”名稱;1984年10月,全市校名調整,該校定名為“廣勤初級中學”;1995年改為“無錫市廣勤中學”。1999年,作為市改造薄弱學校硬體設施的重點工程,該校在原址上重建,興建教育樓、實驗樓、辦公樓、食堂等全部教育、生活用房,並新建操場,總建築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占地18畝。於2002年4月由江蘇省教育廳正式掛牌為江蘇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國中。2003年7月,無錫市廣瑞中學的國中部併入該校。2005年12月,該校劃歸崇安區教育局區屬管理。

如今的無錫市廣勤中學屹立在無錫市北大門通江大道旁。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齊全,設施先進;有多個多媒體教室、課件製作室、省標準理化生實驗室、學生計算機機房、心理活動室、演播室、語音室、美術音樂專用教室、圖書室;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校園網;塑膠跑道的運動場地。校園整潔優雅,四季常綠,鮮花常開。一流的設施,和諧宜人的環境為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人人進步,個個發展”的辦學理念引領下,發揚“團結、拼搏、爭先”的廣勤精神,走內涵發展之路,明確辦學目標,改善辦學條件,夯實管理基礎,加強隊伍建設,深化教育科研,推進課改實驗,提升了辦學水平。該校積極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經過兩年的努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漸凸現出鮮明的廣勤中學發展特點,即內容課題化、教學課程化、操作系列化,成果整體化,成功的走出了一條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之路,成為崇安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現代化示範國中、江蘇省標準化實驗室、無錫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中國教育學會“十五”規劃課題作文三步法教學實驗基地、江蘇省教育學會無錫中國小寫作教育研究中心,獲得了無錫市文明學校(3次)、無錫市德育先進學校(2次)、無錫市綠色學校、無錫市實施素質教育常規管理優良學校(5次)、無錫市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無錫市示範家長學校、無錫市學習型企業等60多項榮譽;歷年中考各項指標穩中有升,名列無錫市區公辦國中前茅。

校訓:勤

《左傳》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勤訓》曰:“治生之道,莫尚乎勤”、“一生之計在於勤”。“勤”列為校訓,因校名中有一“勤”字,更取其“勤儉、勤勉、勤恪、勤思”之意。縱觀廣勤中學從1969年創辦至今,在多任領導集體、全體教職員工的持續努力下,通過校風、教風、學風的薰陶和潛移默化,形成有別於其他學校特點的良好教育教學的一種氛圍,形之為“勤”。勤,乃廣勤辦學傳統之精髓。

《尚書》。周書曰:“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領導者要“勤政善思,勤勉為民”;為師者要“勤導善教、勤恪奉獻”;求學者要“勤索善問、勤奮創新”。

校訓既是學校辦學的宗旨,又是學校努力的方向。這“一字校訓”言簡意賅,寓意深遠,蘊含了該校師生的共同心聲和不懈的執著追求,成為了凝聚全校師生的精神力量。它將繼續激勵我們為了“人人進步,個個發展”的辦學目標不斷創新發展,提升辦學水平,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校風:進德勤業

校風就是學校的風氣。它體現在學校各類人員的精神面貌上,體現在學生的學風、教師的教風、學校幹部的作風,各班級的班風上,還存在於學校的各種事物和環境之中。《周易·乾》曰:“君子進德修業。”晉葛洪《抱朴子·勖(xù)學》曰:“進德修業,溫故知新。”“進德勤業”為師生進學的兩大任務。《大學》首句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對於廣勤中學的師生來說,“進德”就是培養自己的崇高思想品德,成就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基礎道德。這是成人之本。德是做人的必備條件;人立於天地之間,必須德才兼備。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勤業”就是提高自身學業、事業的能力,要立足於未來的社會,就要珍惜學習機會,打好知識基礎,夯實基本技能,培養實踐能力,發展創新思維,提高綜合素質。作為教師,要為培養國家高素質的接班人,加強自身修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師生共同成長,才能為服務社會及可持續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教風:愛生樂教勤業善教

非愛無以為師,非愛無以為范,愛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用愛生作為教風意在勉勵教師關愛每一個學生,以愛換愛,用每一個教師的小愛孕育學生對祖國人民的大愛。

樂教,以樂觀的心態教育教學,孟子曰:“君子有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享受教育,以教為樂、謹慎履職,即為師德。

敬業,孔子稱敬業精神為“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朱熹解釋“敬業”為:“專心致志,以事其業”。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用勤業作為教風,意在勉勵廣大教師熱愛本職,恪盡職守,任勞任怨,精益求精,把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奉獻給崇高的教育事業。

善教,教育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批判繼承、探索創新的學習成長過程。要實現這個過程,教師必須學習研究怎樣批判繼承、怎樣探索創新,因為只有教師善於教育教學,才能教會學生善於學習。

學風:惜時樂學勤奮善學

惜時,愛惜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愛惜時間,善用時間,是學習的前提保證。

樂學,《論語》一書中,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正確認識學習對人成長的重要作用,以學習為快樂,享受學習,才能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勤奮,“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生唯有勤奮才能打好基礎,學有所成。

善學,是指善於學習,掌握獲取知識的技巧和能力。要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三風”顯示了該校創新進取、永不止步的發展追求;樂為人師,甘為人梯的理想境界,學海無涯,博覽群書的奮進人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