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寺[無相寺(湖北省鹹寧市雙溪橋鎮)]

無相寺[無相寺(湖北省鹹寧市雙溪橋鎮)]
無相寺[無相寺(湖北省鹹寧市雙溪橋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無相寺位於柯村西南頭陀嶺下,始建於唐末,原為青陽名士、唐鹹通進士王季文隱居的書堂。王臨終前召囑智英和尚,願舍宅為寺。宋初香火鼎盛,規模宏大,設東、南、西、北院,治平元年(1064)賜額。

簡介

鹹寧無相寺,系佛教禪宗道場,位於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雙溪橋鎮,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屬皇家寺院.

人物

慧可大師(487-593年),洛陽武牢(今洛陽東)人。少為儒士,博覽群書,通達老莊之學,後出家,名神光,又稱僧可,精研佛典。40歲時,禮禪宗菩提達摩祖師,立雪斷臂求法,達摩感而許之,賜法名慧可,繼禪宗法嗣,受達摩衣缽,為禪宗二祖。天平初(534年),至東魏鄴都傳禪,受異派迫害。北周武帝滅佛,慧可率弟子逃難,投錫於獅子山(又名九龍山)上,在大葫蘆石洞內面壁參禪,修建禪堂,拜佛誦經,收徒傳道,開設道場,使禪宗逃脫了武周劫難。

至今在薛家河(即薛義河)葫蘆石,濯錫潭邊仍留有慧可足跡。太湖山區流傳著二祖懲惡行善、重建太湖城的故事。

詩文

獅子山一直被尊為二祖仙山。慧可吟唱的詩文:

躍過三湖四澤中,一肩擔月上九龍;

龕得葫蘆可禪定,榻依岩石悟能空。

禪衣破處裁雲補,冷腹飢時飲露充;

物與民胞共寒暑,調和風雨萬幫同。

歷史

曾刻于山上,“文化大革命”中被毀,但仍在民間傳頌。慧可於司空山傳法於三祖僧璨,僧璨傳四祖道信,隨信傳五祖弘忍,弘忍傳惠能、神秀,南能北秀,弘揚禪法。自後東渡西來者日盛,中華禪宗又傳入朝鮮、日本,並擴大到東南亞及西歐、北美各國。二祖慧可承前啟後,向為佛教界所推崇。

二祖道場歷經滄桑,幾度廢興。唐天寶二年(公元629)僧本淨在司空山建“無相禪寺”,造下院九庵四寺,是時香客雲集,遊人躋踵,一時名場中外。唐國公狄仁傑貶任彭澤縣令時,捐資修獅子山二祖禪堂,適時“香菸繚繞芳千古,聖澤長明照萬秋”。越五代至宋,又有正德、真際、園通、清曉等高僧相繼重光祖剎,香火鼎盛,禪業大興。經唐、宋、元、明、清兵焚相連,二祖道場幾經劫難,至“文革”期間,所存無幾。

“文化大革命”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經安徽省政府有關部門批准,修復無相寺,重光二祖道場。

此善舉得到了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的支持。1986年秋,趙朴初居士賦調寄《江城子》詞一首,“久縈魂夢故鄉山,赤宕懸,彩雲間。太白書聲,流水所潺潺!欲問可公訊息在,空谷石,與心安?”詞中表達了趙朴老對修復二祖道場的殷殷至心。

趙朴初會長於1988年7月14日指出:恢復太湖縣薛義河二祖道場,與潛山三祖、湖北黃梅四祖、五祖道場聯結起來,對發展旅遊事業都有好處。1989年5月趙朴初會長親筆題寫:“無相寺”寺名和“二祖禪堂”匾額,使這座古剎寶鏡重光。

此後,在佛教界及廣大信徒支持下,在宏行住持的具體主持下,無相寺二祖道場正在逐漸恢復昔日的輝煌。

二祖道場的修復,將使二、三、四、五祖的道場聯成一片,成為舉世矚目的禪宗勝地。

特點

無相寺位於柯村西南頭陀嶺下。今天,我們到無相寺去參觀,主要是欣賞頭陀嶺的秀麗風光,尋訪古人的遊蹤,領略舊剎的興廢,喜看古寺的重輝。無相寺始建於唐末。原為青陽名士、唐鹹通進士王季文隱居的書堂。王臨終前召囑智英和尚,願舍宅為寺。宋初香火鼎盛,規模宏大,設東、南、西、北院,治平元年(1064)賜額。此處風光秀麗,寺閣如畫,令遊客騷人留連忘返。南宋末陳岩《頭陀嶺列相院》詩云:“頭陀嶺下招提境,畫閣欄桿幾度憑。遊客騷人還倏去,看山輸與在家僧。”明正統、景泰年間寺相繼重建和擴建。寺南有“金沙泉”,泉水由石罅中沸出,大不盈甌,四時不竭。金沙為底,清澈鑒容。明代大理學家王守仁於正德十四年(1519)游訪時作有《無相寺金沙泉次韻》:“黃金不布地,傾沙瀉流泉,潭淨長開鏡,池分或鑄蓮;興云為大雨,濟世作豐年。縱有貪夫過,清風自洒然。”清同治年間寺成叢林,鹹豐年間毀於兵火。後成一片廢墟,公存明、清《重建無相寺》碑刻2方,清鑄火金鐘1座。無相寺是九華山重點古寺之一,古代輝煌的歷史和當今開放的機遇,激勵今住持僧果富發願重建寺宇。在舊址西新建了宮殿式寺藏殿和竹木結構的大雄寶殿,清雅古樸,別具一格;又在原無相寺東院舊址(二聖村與宋村接壤處,公路西側)新建幽冥鐘樓和上客寮,為接待遊人、香客提供了方便。

詳細介紹

地處湖北省鹹寧市雙溪橋鎮,東臨陽新,南極崇陽,西界赤壁,北交江夏。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距離省會城市武漢市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城際鐵路即將完工,屆時行程將縮短至1個小時以內。
據《武昌縣誌》記載,無相寺在縣西樊山間,三面阻危峰。舊經云:梁大同間,(公元545年為元年),邵陵王蕭綸建。永明四年,樂平王移寺於澗飲寺基上,為平樂寺。大中祥符元年,改名為“無相寺”,久廢。
蕭綸,字世調,小字六真,是梁武帝蕭衍的第六個兒子。“少聰穎,博學善屬文,尤工尺牘”。由此可見,南朝無相寺是皇家寺院。文字記載無相寺殊勝景象:風晨月夕,天光雲影徘徊,晴嵐暖翠,四時之變化不一,萬象森羅,塵俗洗淨……
多年來,如何恢復重建,歷史悠久,佛緣深厚的皇家寺院無相寺,無不時時牽掛當地純樸鄉民信眾的心。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物質文明雖然不斷發展,但人們面對困厄及苦惱並未因此而減少。隨著對物質文明的追求愈多,人們心靈的空虛和迷惘與不安反而相應增加。人們希望了解宇宙及人生真相,探求人類存在的價值及生命趣向……
今有佛弟子悟證法師,禮受當地賢達善信及鄉民之願請,悉發心重建皇家寺院無相寺,吸納廣大信眾鄉民建議,並在無相寺原址基礎上,重新計畫設計,復建的無相寺將成為弘法利生,培福修慧,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淨化人心的人間佛教淨土,成為娑婆世界男女老幼值得前來親近,參學,依怙的人文聖地。
無相寺,占地約10畝,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主體建築構成。寺廟建築採用仿唐式建築風格,坐南朝北,以四合院形式,分二進依山勢而建,總建築面積約3000平米,結構錯落有致,蒼古,質樸,雄偉。

無相講堂,占地約10畝,由多功能講堂,紀念館,圖書閱覽室,寮房等組成。採用唐式建築風格,以四合院形式依山而建,總建築面積1500平米。傳統學堂將定期邀請國學名家,學術精英,文化名流與孩子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營造“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培植“崇德尚美”的文化環境,推動“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使知識傳授和思想啟蒙及品格塑造的過程變得妙趣橫生,達到充實知識,啟迪心智,升華心靈的目的,通過講座,使孩子們懂得知恩報恩,明白自己對國家與社會的責任,把個人的命運與責任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安養院,占地約10畝,由接引殿,娛樂室,宿舍等組成。採用唐式建築風格,以四合院形式依山而建,總建築面積2000平米。落成後將免費收養有佛教信,願,行的老居士,以及部分生活貧困的孤獨老人,安養院按常住僧尼日常管理方式來管理,護符義工發心長期護理照料,入住老人互相幫助,讓老人有尊嚴,有關懷地在此走完人生之路;依憑三寶力量和信眾的護念下獲得臨終關懷,幸福往生,往生後的遺骨進行樹葬,世世聽經聞法,早證無上菩提。

荊楚苑,占地約10畝,主要以寅賓樓,觀瀾亭,林園,花壇,遊廊,閉關房組成。唐式風格,院內迴廊依勢而折,虛實開合,移步換景,互相映襯,構成一個廣闊深遠的文化藝術境界,總建築面積為2500平米。通過寺院的影響,廣泛邀請書畫家,傳統工藝師,茶藝師,傳統絕學之大家等來荊楚苑舉辦專題展示,讓孩子們了解眾多荊楚傳統文化遺產及絕活,這些優秀的成果和資源是歷史發展的見證,是珍貴的文化資源;加強對這些文化的傳承保護,可以擴大荊楚文化遺產的未來的實踐者和守護者,是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希望;同時,豐富孩子們的第二課堂,有效提高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欣賞認識水平和傳習弘揚熱情。

鹹寧無相寺地址: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雙溪橋鎮李容村(S317 省道邊上)

住持:悟證法師

監院:演通法師

鹹寧無相寺百度百科引用: 鹹寧無相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