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民歌

無為民歌

無為民歌,指流傳於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境內民眾中的民歌形式。無為民歌有“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別,品種齊全。《無為民歌》存世近150首,其中52首入編《安徽民間音樂》,38首編入《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安徽卷。列安徽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信息

中文名:無為民歌
無為民歌演唱無為民歌演唱

遺產級別:安徽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文號:皖政(2008)93號
批准日期:二○○八年十二月四日
項目編號:Ⅱ—21
申報單位: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

表現形式

無為民歌有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別,品種齊全。“勞動號子”在無為民歌中具有代表性,它土生土長,別具一格,由於不同的勞動環境和生產,隨勞動節奏應運而生。這些勞動號子“節奏明快、粗獷豪放、
無為縣民歌歌會無為縣民歌歌會
氣勢磅礴、風格各異”。秧歌在無為民歌中也是土生土長的一個藝術品種,它具有“遼闊寬廣、質樸悠揚、節奏自由、內容廣泛”的特點,以高亢洪亮的氣勢聲飛遼闊的田園山野。其演唱形式多為一人領唱,眾人唱和。山歌大多在山野勞動時歌唱。曲調爽朗質樸,節奏自由。內容主要反映勞動、愛情等生活。無為民歌中的“小調”以“抒情優美、旋律流暢、結構嚴謹、題材廣泛”的特點深受無為民眾喜愛。它的產生和出現不限環境不限季節,可活躍在勞動中也可活躍在生產之餘。無為嚴橋是新四軍七師抗日根據地,當時活動在無為嚴橋等地新四軍七師文工團(隊)整理、改編創作了一些革命民歌。無為民歌的歌詞語言精練、樸實無華、口語化生活化,鄉土氣息濃郁,都有襯詞、襯句等;總之,各種體裁各具特色。

代表作品

無為縣內民歌中,勞動號子,不下20餘種,如《放木排號子》、《船夫號子》、《打硪號子》、《打夯號子》、《龍船號子》、《舂米號子》等。山歌有10多種,如《放牛歌》、《耘草歌》、《打麥歌》、《車水歌》、《採茶歌》、《插秧歌》等。民間小調也多姿多采,如《男女情歌》、《對歌》、《獨歌》、《搖籃曲》、《十二月花名》等。1979年10月,湯溝鎮老嫗湯清英口唱《送晚茶》,由魏先源記譜、程宏儒整詞。翌年秋,連同《來年春日等哥回》,入選“國際科教文征歌”。隨後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由中國唱片社灌製成密紋唱片和盒磁帶出版發行。並載入《帶露的花朵》(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歌曲集)、《安徽民間音樂》第3集。

傳承保護

無為民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無為人民在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產生和發展的,
無為民歌《送晚茶》無為民歌《送晚茶》
它是承載著無為人民的精神與感情的重要載體,是無為人民智慧的體現。無為民歌隨著歷史和社會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1949年建國以後,對無為民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普查,共蒐集、整理各類原始民歌300多首,編纂成《無為民歌》近150首,其中52首入編《安徽民間音樂》,38首編入《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安徽卷。2011年,為了配合宣傳《非物質遺產法》的實施,加強區域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經驗交流,無為民歌《木排號子》應邀參加了由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上海市楊浦區文化局舉辦的“長江流域民歌號子交流研討暨展演活動”。無為縣《木排號子》由《板頭號子》、《四句頭》、《做排》、《渡纜子》、《扳梁》、《八句頭》、《搖櫓》、《絞車》八首段子的歌詞和旋律,按“上排”、“行排”、“保排”、“放排”的勞動程式,進行適當整合,在繼承和保護“原生”音樂風格前提下,儘量縮小民歌本體與時代精神的差距,努力拓展民歌的舞台功能,提高傳統民歌的時代感。無為民歌《木排號子》受到專家的好評,獲得了“優秀展演獎”,同時無為縣文廣新局也獲得了“優秀組織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