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特徵
無斑鋸鱗魚, 鰃科鋸鱗亞科鋸鱗魚屬的1種。側線鱗數37,體長為體高之2.58倍,為頭長之3.20倍,胸鰭內側腋部無鱗,頭部及身體為橙紅色,各鰭亦為橙紅色,無任何色帶與色斑,眼大,口端位,尾鰭分叉細長。生長環境
夜行底棲性魚類,具群聚性,日間常成群聚於礁洞內,夜間則會游至附近沙質海底覓食,以小型甲殼類幼生為食。棲息深度多在10~50米深之水域內。 印度西太平洋至日本南部。
無斑鋸鱗魚, 鰃科鋸鱗亞科鋸鱗魚屬的1種。側線鱗數37,體長為體高之2.58倍,為頭長之3.20倍,胸鰭內側腋部無鱗,頭部及身體為橙紅色,各鰭亦為橙紅色,無任何色帶與色斑,眼大,口端位,尾鰭分叉細長。 無斑鋸鱗魚(Myripristis vittata)又稱赤鰓松球,大目仔,為金眼鯛目,金鱗魚科,鋸鱗魚屬一種熱帶地區近岸生活的海水魚類。無斑鋸鱗魚分布於印太海域各海島沿岸地區,外形奇特,可作為觀賞魚,亦可作為次要經濟魚類。
夜行底棲性魚類,具群聚性,日間常成群聚於礁洞內,夜間則會游至附近沙質海底覓食,以小型甲殼類幼生為食。棲息深度多在10~50米深之水域內。 印度西太平洋至日本南部。
白邊鋸鱗鰃又稱白邊鋸鱗魚。鰓蓋骨後上緣皮膜具一紅黑色窄帶,胸鰭腋部有紫紅色大斑。後背鰭、臀鰭、腹鰭與尾鰭前緣呈乳白色。體長15厘米。分布地區:南沙和西沙...
食物簡介 生活地域簡介 輻鰭魚綱 金眼鯛目 多鋸魚屬簡介孔鋸鱗魚,魚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眼大,口大,鱗片大,魚類動物,主要以魚或甲殼類為食。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之溫熱帶海域。魚體長可達到25公分。有孔側線...
基本資料 形態特徵 習性 分布 相關詞條堅鋸鱗魚,金鱗魚科。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主要吃些浮遊動物,例如螃蟹的幼蟲等。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生態習性 地理分布 利用價值眼斑雙鋸魚(學名:Amphiprion ocellaris),背鰭硬棘被橘黃色斑塊分割為5-6枚,第4枚最長,約為頭長的2.1-2.9倍。胸鰭、臀鰭、背...
地理分布 生存習性 外形特徵 生長繁殖 養殖信息赤鋸鱗魚,金鱗魚科 。 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頜骨前端外側有1對頜聯合齒;頜骨、鋤骨及齶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生態習性 分布 利用價值紫鋸鱗魚,鋸鱗魚屬魚類,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頜骨前端外側有1對頜聯合齒,上頜無容納頜聯合齒的淺缺刻;頜骨、鋤骨及齶骨均有絨毛狀群齒。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
形態特徵 地理分布 漁業利用紅鋸鱗魚,學名:Myripristis pralinius (Cuvier, 1829),為鰃科(金鱗魚科)、鋸鱗魚屬的一種魚類,俗名堅松球。體呈橢圓形...
形態特徵 地理分布 生長環境 主要價值紫紅鋸鱗魚,又稱紫松毬俗名厚殼仔、厚殼丁是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
分布 深度 生態 形態特徵 經濟利用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用鰭作為運動器官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
基本內容 動物特徵 動物外形 運動能力 動物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