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食品:稻米

無公害食品:稻米

無公害稻米的概念是指生產的稻米不含污染物質或者把造成人體危害的污染物質(包括農藥殘留、重金屬、有害微生物等)衛生質量指標控制在無公害稻米指標最大限量標準以內的稻米,該稻米要求對消費者身心健康、安全、無公害。對優質無公害稻米除要求安全性(衛生性)外,還要求營養性、食味性、外觀性俱佳。

由於現代工業和“石油農業”的發展,稻田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大量增加,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等有毒有害水對稻田的灌溉,已構成對稻米生產環境的污染,目前絕對無公害的農產品已不多見。因此無公害稻米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建立生產基地

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要避開城市、廠礦、醫院和交通要道,可選擇在土壤肥沃生態環境良好、土地成片集中的地區,確保無公害稻米生產環境符合無公害稻米環境標準。福建省閩西北山區和沿海地區,土地集中,灌溉方便,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強的稻田,均可選擇作為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對基地大氣、水質、土壤等進行各種污染項目的檢測,對符合條件的基地由省一級農業主管部門審查認定通過後,向社會發布,作為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基地一經確定不要隨意變更。

栽培技術

水稻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一是選用抗蟲、抗病、高產、優質的水稻新品種(組合)並注意定期更換新良種;二是使用生物農藥,如苦參鹼、複方 Bt、井崗黴素、阿維菌素、Bt製劑等生物農藥,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象甲、稻瘟病等主要病蟲害;三是科學耕作制度,如水旱輪作等,減少病蟲害發生;四是做好病蟲測報工作,根據病蟲害防治指標短期施藥,對低於防治閥值的稻田不予防治;五是化學農藥防治,要選用無公害稻米生產常用的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注意農藥施用的間隔期,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六是儘量減少化學除草劑使用,通過人工田間除草和生物技術除草。

水稻無公害施肥技術

一是提倡平衡施肥,有機、無機肥結合、氮、磷、鉀配合施用;二是秸桿返田;三是提倡使用有機肥,特別是禽糞等有機肥;四是嚴格控制施氮和施肥總量。

水稻無公害灌溉

一是灌溉用水要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嚴禁用污水灌溉;二是科學灌溉,返青期保持淺水灌溉,分櫱期濕潤灌溉,夠苗烤田,穗分化後灌水並保持淺水層至抽穗揚花期,灌漿期間歇灌溉、乾濕交替,收穫前7天左右斷水,再生稻按再生稻栽培要求進行科學灌溉。

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

一是稀種,育壯秧;二是合理移栽;三是科學施肥方法,採用“重前、穩中、保後”的施肥方法,基肥與穗肥的比例為 8:2;四是適時收割,掌握九成熟時收割,及時曬乾,不宜濕谷堆放,以防發熱造成黃米,霉變。

推廣無公害的加工、包裝和貯藏技術

首先嚴禁在公路上,瀝青路面及粉塵污染嚴重地方脫谷和曬穀;二是運輸工具和貯藏倉庫要清潔、乾燥,要有防雨設施;倉庫要避光、常溫、乾燥、無蟲害和鼠害,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的物品混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